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无论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从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中,民生问题无疑是本届两会最大的热点。许多人大代表与百姓有一个突出的感受: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大比例,表示出的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谷胜亮 《活力》2012,(16):121-121
民生新闻在继承“民生、民本”价值理念同时,提升新闻“公共价值本位”,日渐突破发展前期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导向。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五大民生领域的攻坚改革进行报道,从民生问题人手,将日常现象上升到公共价值层面。把握国计与民生的关联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城市开发强拆、住房保障、中小学校车等问题的高度关注都体现了民生新闻公民意识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日前在谈到改善民生问题时提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新特点,在改善民生上要有新举措、新突破。一是要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享有能力。二是要在建立合理收入分配制度上有所突破。要下决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打击各种非法牟利行为,取缔各种非法收入,平衡一般竞争行业与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体系,协调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关系,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要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今后五年,陕西将围绕民生问题,在全省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实施十个重点项目。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情怀。下面我就民生八大工程的由来、创新之处及意义谈自己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卢欢 《价值工程》2014,(5):172-174
党的十八大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现实问题,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重视的焦点。通过对公共财政和民生的研究探讨,进行现状描述和数据对比,分析南宁市良庆区公共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民生支出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民生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贾万韬 《活力》2013,(4):150-150
“民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近年来。民生问题更是逐步升温,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无论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现实问题的哪一方面都得到落实,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过上好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更需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类节目,就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也就此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宪魁 《活力》2013,(11):4-4,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民生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民生工作,坚持真抓实干解决民生问题,以经济大发展推动民生大改善.使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同时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8.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着政府工作的中心,从已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民生成为最耀眼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就是医疗、住房、教育、就业、交通、环保等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其中,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三种高额费用支出,被民众视为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正是由于民生问题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也把政府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这个问题上,很多地方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淡化经济增长指标,这在以往却是最耀眼的关键词。如今,经济增长指标已逐渐被民生所取代。更加关注民生,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成为一些省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宣岩 《活力》2012,(14):73-7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出台的一些解决民生的问题需要媒体向民众传达,百姓也需要一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笔者就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和往年一样,有关教育、医疗、社保、房价、物价等民生问题,在今年依旧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期待有更多利好的政策和信息从两会中传出。在温总理长达2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字字温暖着百姓的心,句句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民生情”,5大民生亮点更是惠及民众。  相似文献   

11.
曹艳杰 《经济界》2012,(5):58-60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将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的结构之中,其中一项带有基础性的就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各级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民生状况得到积极改善,然而,仍有很多地方对民生财政的理解只停留于数字化、机械的认识。建议完善与民生相关的立法,对基础性民生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予以量化规定,推进政府预算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2.
文艺 《价值工程》2013,(33):208-210
民生问题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改善民生已然成为我党的头等大事,民生中国日益明朗化。在政府和民众都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教育公平问题尤为明显。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公平,而是有效率的公平,由此,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凸显。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有责任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正确看待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在民生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断探寻当前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生”是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性、社会性问题,更是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实质是“权利贫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要构建民生法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蒋磊 《乡镇企业科技》2010,(24):148-149
当前,“民生”是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性、社会性问题,更是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实质是“权利贫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要构建民生法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吕勇 《新远见》2009,(6):20-28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及外延对民生问题有一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直接影响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对民生问题的内涵界定过于模糊以及由此确定的外延边界不清,那么基于这种界定基础上的民生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近几年来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例如2007年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竟高达七千多亿,因而人们都发出感谢政府的呼声,这些感谢之声可以从各个媒体的广泛报道中看到。我们认为,政府关注民生是非常英明之举,这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有着战略性的重大意义。但问题是我们到底应该感谢谁?我认为我们应该感谢的是纳税人,因为政府用于民生的资金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政府仅仅是对财富进行转移支付的主体,而并不是财富的创造主体。我们关注民生的财富来自于纳税人。我们在普通的感谢政府的呼声中,却忘记了最应该感谢的纳税人,因此,我们应该感谢纳税人!  相似文献   

17.
苏娜 《企业导报》2013,(9):28-2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本文从民生建设的成就、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民生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富平县实施九大民生工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九大民生工程是:教育发展工程、公共卫生工程、就业再就业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富平县财政局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部门,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上,把抓好民生工作确立为全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一是全力筹集落实资金。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充分安排九大民生工程配套资金。  相似文献   

19.
鲍春笛 《活力》2013,(24):73-73
民生问题无小事,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一项项扎扎实实的民生举措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积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民生新闻的角度投放重点应在哪里呢?结合当前实际,我认为,民生新闻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曾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民生问题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