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趋势基本是投资率持续上升,消费率平稳下降,出口率随经济增长的波动同向变化,其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其典型特征是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这个阶段是短缺经济时期,人均GDP在3000元以下,全省经济以满足基本生活消费为主,消费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谢茹 《企业经济》2003,(11):5-8
一、近二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状态及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上遵循了世界各国工业化加速阶段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从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演变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78年28.1%降为2001年15.2%;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呈U字型变化,从1978年48.2%降至1990年的41.6%再升至2001年51.1%;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由23.7%升至33.6%,并于1985年超过第一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结构看,就业总数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持续稳定下降,由1978年的70.5%降为2001年的50%,第二、三产业所占份额持续小幅上升,分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和IS-LM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模型,并选择2005~2010年西部Y省106个县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但相对于社会投资经济效应而言明显较弱。从分区域比较来看,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在高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小,在低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大。这表明,除了要提升债务资金配置效率,举借债务还要考虑辖区内的社会投资需求水平,而不能盲目扩张债务,否则会降低债务投入的有效性,进而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投资率(固定投资与 GDP的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3年,投资率从25%上升到40% 以上。2004年GDP约为13.6万亿元,而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为7万亿元,投资率超过了50%。投资要受到资源限制,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靠这样的高投资率来维持高增长肯定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奥运经济十年周期已经过半。而对文化产业而言,奥运的辐射效应则刚刚开始。北京奥运会不仅提供了2008年文化产业大餐,更会在2008年后继续对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发挥长期辐射效应。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亲和力。中国五千年文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工业分为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两个部门,应用Feder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产出通过与传统工业部门的弹性关系而影响其增长,进而影响整个工业的增长。对我国的数据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工业的直接带动和溢出效应都很显著,直接带动率为18%,溢出效应为2.2%;高技术产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较传统工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高出21.9%。研究也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存在着高带动高溢出、低带动高溢出和高带动低溢出三类地区。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协同理论,把物流产业集群看作是一个动力学发展系统,对物流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的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物流产业集群协同溢出效应演进过程中的协同增长、竞争和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量化分析中国省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方法:通过界定、分离与合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数字化和非数字化部分,编制中国数字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出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对国民经济均有显著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产业数字化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大多数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的时间趋势均呈交叉关系。中国数字产业属于“投资依赖型”产业;数字经济受出口需求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对数字产业化部门的诱发效应及依赖程度整体上大于产业数字化部门,但产业数字化部门受消费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大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税收贡献效应最为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各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和税收贡献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研究创新: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类为基础,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系统、客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推导各区域产业投资与GDP和产业产出的动态关联,从中分离出区域产业投资的直接、溢出和反馈效应,并测度八大区域三次产业投资的作用。研究表明:产业投资对GDP和产业产出的作用呈现动态化特征和区域差异。一次投资的边际贡献随时间推移减小;对于绝大多数区域,第一产业投资的作用由反馈效应贡献,而在二、三产业投资的直接和反馈效应作用下第二产业份额提升幅度最大;西南等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摆脱需求的外部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投资率(固定投资与GDP的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3年,投资率从25%上升到40%以上.2004年GDP约为13.6万亿元,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万亿元,投资率超过了50%.投资要受到资源限制,从国际经验来看,要靠这样的高投资率来维持高增长肯定是不可能的.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高达35%,但这也种下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长期停滞的祸根.韩国的投资率最高时接近40%,但近几年已跌至30%.前苏联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靠高投资带来了高增长,但此后的经济持续衰退成为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逐步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投资率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且明显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的投资水平,消费率却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因此,有必要逐步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使我国当前过高的投资率逐步降下来。一、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动历程1978年以来,我国投资率维持在32-43%的高位区间,消费率维持在55-67%的低位区间。1984年-1985年经济过热时期,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5.2%和13.5%,投资率上升到1985年38.5%,随后的调整时期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4~2012年我国31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EG指数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现状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成为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物流集聚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集聚程度较低且上升缓慢,集聚优势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集聚演化背后的成因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产出与销售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1个产业中有3个产业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有3个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因此,注重培养本地区的产业超常需求,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励效杰 《价值工程》2011,30(19):126-127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的月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从长期均衡关系看,我国股市财富效应是显著存在;从短期动态关系看,我国股市财富波动对全社会消费支出波动具有负影响但不显著;从股市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过程看,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始终存在,但挤出效应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产业拖累效应及其门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企业的二元结构(“国有”—“民营”)特征对企业的生产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制约了技术模式的选择和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基于上述理解,国有企业存在产业拖累效应主要是因为:(1)国有企业因为产权安排的缺陷存在着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损失,从而阻碍产业结构变迁(第Ⅰ类产业拖累效应);(2)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还通过滞后城市化、挤出公共服务等途经阻碍非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变迁(第Ⅱ类产业拖累效应)。不仅如此,由于国有企业的效率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故不同的市场化水平下,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本文基于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过50%,公告效应仅为19.1%,即80.9%的超额收益发生在控制权转移事件首次公告日之前,可以看出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内幕交易相当严重;流通市值规模、股价波动幅度、目标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治理水平等都对内幕交易的严重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和平 《中国新时代》2008,(10):22-22
电影投资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资本纷纷进入该领域。贵刊2008年9月号特别策划《电影投资新浪潮中的“投机者”》通过报道原广告行业的黑马春秋鸿、举办大型活动和制作电视节目出身的派格太合以及音像行业的霸主中凯文化在电影产业链上的淘金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