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质量跟踪》2000,(2):14-14
1999年8月28日,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龙会洲村的16户菜农状告王平保销售劣质钱江“九二0赤毒素”一案第二次庭审开庭,全村大多数菜农前往旁听,在当地影响很大,且以菜农胜诉告终,从而成为农民维权的又一典例。  相似文献   

2.
“蔬菜贩运大王”高崇俊煮酒论蔬菜的“新闻发布会”年年都要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上里村举行,时间是每年的夏至前后。这时,传统的蔬菜登场,反季节蔬菜市场逐渐清淡,闲下来的高崇俊,把十里八村的菜农代表和邻居,请到紧靠河边的自家小院里,尽情叙谈……高崇俊宴请是不收礼的,一切费用由他个人负责,每年都要为此项活动支付7000至8000元。高崇俊说:迄今为止,他已连续举办了9年,其目的是调动菜农的积极性,并借此向菜农承诺:只要是按他的要求种菜,包销售,价格随行就市,如果卖不出去,他负责赔偿。菜农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3.
对于山西寿阳县的菜农,今年有个特别的意义,该县“寿绿”牌蔬菜被选定为“奥运蔬菜”。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海南辣椒大量滞销,菜农无奈之余将大量辣椒倾倒路旁; 2006年11月,北京大白菜滞销,出现菜烂在地里无人收割的现象.有菜农说:“烂在地里比卖了强。”  相似文献   

5.
灭虫能否不用农药20多年前,仲济学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运城某村考察。他看到村民正给韭菜灌农药,就问:“老乡,你知不知道农药会残留在蔬菜上,给食用者带来毒害?”菜农说:“但不用农药,我这几亩地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仲济学心中一阵隐痛,老乡的话不假,然而这样做,人们的生命、健康却面临威胁。斥责了菜农的做法,便面对“那你给我个办法”的反问,他一时语塞。直到现在,他都没忘当时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杨汉祥 《乡镇论坛》2011,(26):30-30
前些日子,某农贸市场上几位菜农出售的蔬菜经卫生监督人员检测,认定为残留农药超标而被禁售。面对这个结果,菜农们感到疑惑,也很委屈。他们说:“当初因蔬菜上有虫害才用农药的,而且以往也一直这么用,现在怎么就不能吃了呢?”看着焦急无助的菜农,笔者判断,他们并非有意要使自家种的蔬菜残留农药超标,而是不会正确选择以及合理使用农药所致。  相似文献   

7.
大棚里种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菜,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于是许多菜农就到大棚里选留菜种。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大棚里的蔬菜生长期温度与外界自然的温度不大一致,大棚里的蔬菜抗逆性差,授粉程度低,种子成熟度不高。由于大棚面积有限,常年育苗,不易调换茬口,随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原菌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危害。因此,提醒菜农朋友们要加以注意,切莫选用大棚菜留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棚蔬菜不宜留种@李泰荣  相似文献   

8.
一次下乡,当问到一菜农种蔬菜的收入时,该菜农大倒苦水。他说:“现在的竞争比较激烈,而我们种的菜又竞争不过人家,收入大受影响。”笔者又问,国家不是取消农业税了吗?菜农叹息说:“我们的农业税就是没有取消哟!”听了菜农的话很纳闷,又赶紧打听原因。原来,该菜农是这个镇里的蔬菜队人员。国家取消农业税只针对农民,而对于蔬菜队、农场之类并没有明确。因此,农民的农业税取消了,而蔬菜队、农场之类的农业税仍在按照原来的标准征收。因此,他们在与当地农民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其实,乡镇里的菜农和农民没有什么区别,有的甚至还不如农…  相似文献   

9.
“田间书屋”火在地头一个旧挎包、一辆自行车,青年农民孙海东把“书店”办到田间地头,6年中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文化生活急需的“精神食粮”3万余册。今年3月15日,山东省平度市祝沟镇路上村的一栋大棚前,“田间书屋”又营业了。菜农们又见到那亲切的面孔,那熟悉的...  相似文献   

10.
拥有“祁东县黄花菜”地理标志的湖南省祁东县黄花菜菜农,在丰收季节笑得合不拢嘴,黄花菜销售价格由过去的每公斤3.6元提高到10.8元,产区菜农从黄花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由年1140万元上升到2.8亿元,黄花菜产业已成为该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得到实惠的黄花菜菜农称湖南名牌映武牌黄花菜是他们的“脱贫菜”、“致富菜”。这种喜人景象是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质监系统将质量工作向农村延伸,积极引导农民申报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依靠标准打造农产品名牌取得的成效。据了解,衡阳市质监系统近年来为助推新农村建设,通过抓质量标准体系、检…  相似文献   

11.
“毒生姜”事件爆发,人们对蔬菜种植安全再一次产生担忧。很多人好奇,菜农自己吃的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到底用不用化肥、农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一些蔬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12.
永年当地的部分蒜农为什么要用剧毒农药呢?“现在不是有低毒的新农药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用剧毒农药呢?”当记者提出疑问时,一位正在给大蒜灌根的菜农说:“新农药比以前用的药贵些,但主要是用那种药用惯了,用新药怕效果不好呗!”当记者把用剧毒农药是因为“新药效果不好”的说法告诉广府一蒜农时,立刻遭到了他的否认。“新药如果不好使,国家发明他干啥?”这位蒜农反驳道。“那为啥还用3911什么的呀?”“那还用说,省钱呗!”菜农肯定地告诉记者。随后,他给记者算了笔帐。种蒜的主要开销有:浇水用电、肥料尿素、农药、种子和人工等,其中除农…  相似文献   

13.
布蓝 《质量跟踪》2003,14(10):13-14
当城里人沾沾自喜地在超市里花着比菜市场贵3~5倍的价格购买那些装在保鲜贷里的漂亮蔬菜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买的却是“剧毒蔬菜”,这时候,晚上悄悄喷农药的菜农,他们说着这样的话安然入梦:“城里人吃一点点,死不了的!”  相似文献   

14.
肖伍祥 《乡镇论坛》2014,(13):24-24
3月27日,河南省滑县王庄镇郭苹滩村天杰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内.该镇包村干部正在收集、整理蔬菜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发布到“政府在线”农产品信息平台.帮助菜农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5.
马光仁 《乡镇论坛》2011,(26):24-24
张兆斌,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7月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到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万庄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职近两年来,他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埋头于蔬菜种植的研究以及“万源”蔬菜品牌的对外宣传,在“万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大显身手,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得力助手以及菜农们的“小老师”。2009年被共青团长清区委评为“优秀青年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连日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种植农户心里乐开了花,来自郑州、南阳、信阳、平顶山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抢购包菜,菜价也一路攀升,由原来的每公斤0.16元涨到了现在的0.52元。种了12亩包菜的菜农刘会今年收入2万余元,他高兴地说:“我们按‘明白卡’种植,没想到竟能让钱袋子鼓起来,这都是沾了标准化的光……”  相似文献   

17.
孙姮 《乡镇论坛》2011,(15):4-5
都说“莱责伤民、菜贱伤农”,政府部门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菜贱伤农”的情形,似乎年年都有发生。目前,媒体报道了一起农民自杀事件。39岁的山东菜农韩进,因其种植的卷心菜仅能卖8分钱一斤,远远收不回成本,六亩地得赔上万元,绝望之下上吊自杀了。遗留下70多岁的父母、妻子,以及两个可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8.
连绵数千亩、壮阔似雪原的白色棚室内,新鲜的葡萄娇嫩欲滴,圆滚红润的西红柿仿佛吹弹可破,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卡车不时从路上驶过……深秋时节,在饶阳县大尹村镇的蔬菜棚室区,这些景色仍然随处可见。如今,大尹村镇的菜农们手握蔬菜产业这把“绿钥匙”,开启着一扇又一扇富裕之门。  相似文献   

19.
7月10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报道,海南省瓜菜丰收,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辣椒每公斤在0.1—02元之间,菜农损失严重,怨声载道,将辣椒倒在路上,任凭车辗人踩,无人问津。这则报道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菜农种菜不看市场,信息闭塞,还是过去那套“庄户活,不要学,人家  相似文献   

20.
在豫西南最大的菜乡新野县城郊乡,出现了64000多个温棚。在一个个温棚上面,书写着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姓名。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纸条,仿佛盛开在“银海”上的七彩花,那七彩花上的姓名与姓名之间暗含着父与子、嫂与妹、新娘与新郎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成如此一道秀丽的风景.让笔者生奇。“富不漏名,穷不扬姓”是农民传统的旧观念;而这里的菜农竟利用自己建造的温棚,挂名大肆宣扬自己,这不能不让人诧异。惊奇之余,驻足在“张得才。张权”大名之下的温棚前,我与张得才搭上了话茬:“张权是俺上初中的儿子,温棚上挂他的名宇,是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