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胜 《财会通讯》2014,(7):49-53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的前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负;股改完成的后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正;股改后几批的公司比前几批的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沪市的股改公司比深市的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低对价股改公司比高对价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IPO前后盈余操纵动机的强度,并细分至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资本市场两个层次,以观察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三年内每年均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每间隔一年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选择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意愿的强度均遵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是盈余管理程度和方式选择的两大重要参考因素。此外,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设计不同的指标变量考察了制造业和农业两大行业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发现不同行业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手段并不完全相同。制造业类上市公司在IPO前既可能利用诸如管理费用等线上项目也可能利用诸如营业外收支等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而农业类上市公司在IPO前更多地利用管理费用等线上项目而非营业外收支等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不过其在IPO后更趋于进行营业外收支等线下项目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行为作为一种会计操纵手段,会使财务信息失真,许多具有潜在财务危机的公司会对盈余进行较多的管理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增多是与其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小相一致的。文章首先以盈余管理和财务预警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然后,选取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对比模型并进行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从盈余管理程度、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三个角度系统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股权制衡度、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盈余管理幅度越大;股权制衡度越高,正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小;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政府的"照顾",正向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2011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盈余管理程度、盈余持续性、盈余平滑度和会计稳健性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标准,考察财务重述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财务非重述公司相比,财务重述公司的操控性应计额、盈余持续性和平滑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财务重述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低于财务非重述公司。  相似文献   

9.
吴腊 《财会通讯》2014,(11):7-10
本文以我国2003年-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角度对比新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资产减值很有可能已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应用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对新准则实施前后年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