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立云  雷宏振 《价值工程》2011,30(17):11-12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问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契合了价值转形特征并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正是从这样的理论基点出发,对文化创意劳动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存在逻辑进行深层剖析,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发展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商品价值源泉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问题上,一是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概念问题,二是如何理解劳动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狭义劳动价值论创建了狭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完整体系,但同时简化了对于人力资本经济范畴的认识。文章则从马克思已有的方法论出发,试图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概念重新马克思经济学化,并据此抽象出“非人力资本劳动要素”和“人力资本劳动要素”这两种不同的抽象劳动范畴,作为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及现代阐释。文章相应地形式化了有人力资本劳动要素参与的价值创造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赵培兴的新作《创新劳动价值论》。作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与人类创新劳动史和当代国内外创新及其超常价值创造实践相结合,用6篇18章37节28万字,提出和架构了创新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伴随信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规模也同时发生了质的改变,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商品价值仍然是由劳动或只由劳动创造的,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庆许 《价值工程》2006,25(3):26-28
本文从劳动价值的构成入手,分析了新形式下劳动价值的组成,提出了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新内容,成功的将劳动的概念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大到了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才有其“政治意义”,置放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其“政治意义”自然消解。而从哲学的立场或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纷争,就会正好看到:“价值”的真实形态本来就是“使用价值”,“劳动”的真实形态本来就是“具体劳动”。因而,所谓“使用价值和抽象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其经济意义上就成为了“假问题”,而围绕“假问题”的所有争论将毫无意义。哲学视域中的“劳动价值论”要着力表明的结论是:所有参与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在价值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中都具有公平的地位;所有参与“具体劳动”的“要素”在劳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中都具有公平的地位。新的经济制度应在此意义上而创新。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仍然是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和决定的理论。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一般”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大卫.李嘉图克服了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不彻底性,坚持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但所有的古典经济学派都不能揭示价值的真正本质,不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分析商品二重性中揭示劳动的二重性,指出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则由具体劳动决定的。2、研究的方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分析,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历史局限性,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价值的劳动应该包括投入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所有有用劳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菁  张敬陶 《企业经济》2005,26(2):14-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既不是劳动价值论,也不是生产要素价值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在严格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分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揭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赵培兴的新作《创新劳动价值论》。作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与人类创新劳动史和当代国内外创新及其超常价值创造实践相结合,用6篇18章37节28万字,提出和架构了创新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已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财富、使用价值的大量生产,生产工人的相对减少同时发生,商品价值仍然是由劳动或只由劳动创造的.本文在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商品进行价值分析为基础,在簿记中构建"劳动=资产=权益"的三维价值结构,使簿记活动能在更多层面上对主体的价值运动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商品进行价值分析为基础,在簿记中构建"劳动=资产=权益"的三维价值结构,使簿记活动能在更多层面上对主体的价值运动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一方面要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随意曲解;另一方面要结合新的实际,对劳动价值论加以发展。其中,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前提。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的现实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从商品价值的研究对象出发,简要论述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亚当·斯密从分工与交换、生产、市场三种研究对象出发,得出了真实价值、自然价格、市场价格三种不同的价值含义,是各种不同价值理论的起源.劳动价值论、需求—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数理经济学、综合价值论等,都是从这些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马克思选择了商品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它坚持到底,商品二因素的不当确定使他抽去(而不是抽象)了商品物质因素的作用,从而脱离了商品本身的属性.正确确定商品的二因素:物质因素与劳动因素,是发展与完善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口,也是把劳动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价值论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劳动价值论由此被肯定,但它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需求—效用价值论也被吸收进来,它反映了商品物质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二者的结合形成了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价值公式:V=DLK.既可以说明各种价值理论中的科学成分,也可以与生产过程统一起来、把价值与价格统一起来,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和施行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触及新领域.然而,在制度属性要求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是两回事,分配并不取决于创造,这一观点实际上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一致性;另一种观点则修正,或者说否认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这一观点实际上否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的一致性.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保持有理论上的一致,而且恰恰由此,才使得劳动价值论在要素流动中经受住了实践考验,同时也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有了合理的路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同时提出要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本文主要就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作出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在私有制存在条件下的合理性,同时提出现实生活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们的收入分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照要素价格理论,即西方经济学上所谓的“分配”理论。最后提出收入分配实质是价值分配,并且说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文华 《企业经济》2002,(12):15-17
知识经济的发展,智力密集型劳动的出现,赋予了劳动力价值新的内容,使劳动力的价值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力密集型劳动已经替代体力密集型劳动成为价值的最主要源泉,由此引起了企业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及由此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出发,分析和探讨了智力劳动中知识技术的价值创新功能;着重分析了智力劳动力的价值构成及特征;初步探讨和分析了智力劳动力的价值计量和不同要素组织形式的企业中智力劳动的收入决定与价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问题主要针对工业中的物质生产领域。而第三次产业革命高潮、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提出挑战,需要我们予以回答。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其实质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