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财政应该是过去10多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上升到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的探讨、也具体影响着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甚至每个具体个人(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户)的行为逻辑。对此也有两类不同评论,虽然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土地财政在我国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中扮演了"发动机"和"加速器"的重要角色,构成了中国式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但在涉及"土地财政"模式能不能延续、未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收入作为一种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土地财政对中国经济、社会乃至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以改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城镇化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城乡分割、人地分割"的模式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的剥夺;"政府主导"形成的城镇化造就了城市的新二元结构和新的社会不公。要想真正发挥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必须转变已有的城镇化模式,迈向城镇化的新路,要由"身份等级"观念转向"人人平等"观念;地方政府要由"土地财政"逐渐转向"房产财政";中央和地方在事权分担上要由"事权共担"转向"分层分类责权关系";要将"迈向城镇新路"放到"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明确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调整方向,以逐渐实现原有的"金字塔型的官僚化社会结构"向"网络型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由"血缘亲缘化的个人关系主导"向"正式和非正式的契约化关系主导(包括市场规制和契约)"的转变,完成中国城镇化新旧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惊险一跃",从而奠定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的财政现象,近年来一直被社会内外广泛关注。土地财政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利弊兼有,一方面它促进了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工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衰弱。本文认为土地财政确实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下滑,因此,从长远之计出发,地方政府需要尽快削弱对土地财政的成瘾和依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近年来财政收入模式均呈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土地财政。尽管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地方政府面临信用危机以及失地农民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等,因而土地财政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针对土地财政成因的研究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主要流行的有财政压力说,GDP锦标赛说,以及土地相关制度说等。本文旨在利用2001年到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关时间序列模型,用量化的方式验证我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改善土地财政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其弊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激励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行为,并在环境保护视角下深入分析这些行为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发现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以持续开发土地作为发展动力的土地财政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终将导致财政收入的枯竭。  相似文献   

8.
正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城镇化以外延式扩张为主,伴随着推高地价房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城乡二元分化加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不可持续。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包括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六大任务,要求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逐步转向限制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要划定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3,(5):151-154
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民主化变革成为新时期城乡社会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城乡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关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关注地方政府改革与城乡社会统筹机制建设,聚焦多元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形成与路径设计,提出地方政府在探索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创新中,要努力实现由"管制型"政府机构到"善治型"公共服务机构的变革。文章阐述了需要将新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其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也相应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弊端。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核算与管理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但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对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必须从根本上对土地财政加以治理,才能化解各种风险和隐患,保证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城镇化再次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焦点和热点。城镇化不仅是农业经济向非农经济转型的过程,还是社会和空间的转型过程。我国城镇化进程是市场与政府双重合力的结果,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城镇化”现象,表面上看是市场需求在左右,事实上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主导。地方政府本身的职能动力、政绩考核动力、地方财政压力、府际竞争压力等都是其推动过度城镇化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6):25-2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上的争议与"健康城镇化"的呼吁一直并存,本文在当前供给侧改革思维的语境下,提出新区健康城镇化的分析框架,即针对"经济发展驱动机制"、"人口城镇化健康程度"、"土地开发与金融风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性"五项内容,利用对大数据的辩证逻辑分析,综合分析转型发展重点。在此框架下,对沈北新区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发展应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财税体系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分税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土地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入也日益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土地买卖,发展房地产业,在充实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高房价、耕地面积减少和可能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从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问题着手,分析我国土地财政产生的复杂原因、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中国特殊历史阶段和体制背景下的产物,对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发挥了资金供给方面的基础性功能,对下一阶段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也仍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均不容忽视。同时,平台机制自身固有的多种复杂矛盾在其扩张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信用风险逐步暴露,进而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重要因素。下面运用PEST模型分析一下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自主" 自78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权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享有对财政收入的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激励.同时分权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不仅使它在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中取得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利益空间和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在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就业岗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高速城镇化的外延式扩张模式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突出表现为地价房价高企、"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城乡二元结构加剧、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等。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被多年的经验教训证明为不可持续,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下一阶段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开发边界由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在城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土地财政及现状所谓土地财政通常是指政府出让土地所形成的收入。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铺开,地方政府依据城市土地规划方案,将土地低价收归政府所有,然后以"招拍挂"形式高价出让,出让收入纳入  相似文献   

19.
胡琳 《中外企业家》2014,(7):136-137
分税制下,由于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地方政府只能靠卖地收入来支撑地方经济建设,土地财政依赖症渐渐形成。本文先介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背景和土地财政依赖症的来源,然后具体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轻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的机理,并指出健全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才能保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顺利入市,最后给出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具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二重特征,中国房地产经济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对社会资本的过度吸纳、基于投机动机期房购买的过度膨胀以及房价收入比的居高不下。房地产经济虚拟性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环境和制度因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对房地产资本投资利得对冲的制度缺失以及整个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的高度预期,促成了房地产经济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换。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定位于"房子是用来住的"基本功能,实施健康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房地产业发展的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