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5,(3):10-15
信息和社交技术的发展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在品牌生态研究背景下从动态视角分析品牌演进的过程牌演进的过程,以推进品牌的不断成长和创新,即"品牌进化"。品牌进化是品牌生态理论演进的新方向。国内外学者对品牌进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品牌进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从品牌理论研究的历程、品牌进化的概念、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综述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过程中吉利性偏好及品牌名称的吉利因素所起的作用。理论猜测包括三个方面: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认知和感知、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品牌认知与消费者购买意图。研究结论显示,吉利性偏好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感知与认知好感,而且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从而对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品牌生态位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品牌生态位的优化整合。借助生态位优化理论推进和实现品牌生态位优化,有利于增强品牌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保持品牌正常有序演进。围绕品牌竞争力提升,需要构建相应的策略体系,主要包括加强品牌生态位优化的重要性认识、目标方向确立、经费保障、评级方式改革、主体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对品牌个性认知过程的分析在品牌的构成要素中,以品牌形象最为重要。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品牌形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品牌的功能性认识,即与品牌产品或服务相联系的特征;第二方面是品牌的独特魅力,是营销者赋予品牌的,并为消费者感知、接受的个性特征。前者是有形的内容,是品牌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其功能性需求的能力;而后者是无形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的情感,显示了人们的身份、地位、心理等个性化要求。品牌形象的这一有形内容是最基本的,是生成形象的基础。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功能性满足与品牌形象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一接触品牌,便可以马上将其功能性特征与品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由能动性资源与非能动性资源构成的物流技术能力的演进机理,其演进是一个技术能力各要素的连续性积累和总体技术能力的间断性跃迁的过程,表现为基于能动性资源和非能动性资源共同推动的双轮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由能动性资源与非能动性资源构成的物流技术能力的演进机理,其演进是一个技术能力各要素的连续性积累和总体技术能力的间断性跃迁的过程,表现为基于能动性资源和非能动性资源共同推动的"双轮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3):14-22
品牌生态研究对品牌定位与塑造、品牌关系梳理,以及品牌资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发现品牌生态理论研究聚焦于品牌生态的性质,以及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位及品牌生态管理等问题,这些研究奠定了现有的品牌生态理论基础,但是在品牌的"生态"功能挖掘、品牌群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品牌生态位维度及要素体系、前置因素和后效机制构建等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品牌生态位是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市场影响力、占有率以及经济贡献率,它深刻凝结着品牌市场竞争过程中各相关方实力的博弈。品牌生态位理论具有丰富内容,主要包括品牌生态位重叠、分离、宽度、维度、动变五个方面。培育品牌生态位有助于提升企业生态位的竞争优势,促进品牌企业的持续发展,应该从注重品牌生态位的合理研究、注重品牌生态位的积极培育、注重品牌生态位的科学评价、注重品牌生态位的适时优化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针对手机市场,某市场研究公司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电话随机访问了460多位手机用户,了解消费者的手机拥有情况、品牌喜好、购买意向等信息,文章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拥用的手机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和"消费者下次最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诺基亚都排在第一位(分别是:34%;44%;39%)。为什么诺基亚品牌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究竟赢在哪里?赢点一专业化发展战略专业化的关键是舍弃,砍掉所有与主业不相干的产品,哪怕它很赚钱。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信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电脑、电线甚至胶鞋。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他这样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消费者心智与品牌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了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企业应着力推广的品牌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一步研究了能够获取消费者心智资源、产生顾客差异化反应的品牌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广东现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广州、上海和北京的460多位手机用户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拥有的手机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和“消费者下次最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诺基亚都排在第一位,分别占34%、44%、39%。这引起笔者思考:为什么诺基亚品牌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究竟赢在哪里?笔者通过对诺基亚大量案例的研究,归纳出它的十个“赢点”。  相似文献   

12.
品牌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消费者对所传播品牌的个性特征定位进行丰富的品牌联想,形成品牌认知与忠诚,实现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品牌进行重复传播。有形就要有声,对于一个正在成长或发展成熟的品牌而言,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品牌传播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品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是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用以描述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资源占有、利用状态。品牌生态位是企业品牌市场位置、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状态的体现,具有整体性、动变性、平衡性和遗传性等特征,其类型由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组成,横向维度可分为理想生态位、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纵向维度可分为形成期生态位、发展期生态位、成熟期生态位和衰退期生态位。  相似文献   

14.
生态位是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用以描述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资源占有、利用状态。品牌生态位是企业品牌市场位置、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状态的体现,具有整体性、动变性、平衡性和遗传性等特征,其类型由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组成,横向维度可分为理想生态位、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纵向维度可分为形成期生态位、发展期生态位、成熟期生态位和衰退期生态位。  相似文献   

15.
以消费者认知过程模型为工具,以分类理论为基础,完整地剖析了联想现有的品牌架构所引起的消费者认知混乱,以及由此给联想集团带来的品牌个性模糊、品牌核心价值的丧失、各品牌之间日益严重的"蚕食效应"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通过重整品牌架构等措施来消除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冲突,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层次品牌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物业服务企业要坚持以品牌为引领,建立一种品牌的生态,产生溢价能力,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品牌是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品牌建设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品牌建设的价值观确立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品牌的价值观,"产品、服务、体验"三者缺一不可。制定的品牌价值观取向要非常明晰,一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二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物业服务企业和行业面对的消费者都是相对成熟的人群,大多数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都有很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范婷  石坚 《企业研究》2012,(5):73-75
近年来,消费者文化已经成为研究品牌权益的热点。本文首先讨论了Aaker和Keller两个品牌权益经典模型及最新研究进展;然后,选择星巴克咖啡连锁企业为知名品牌案例对象,以问卷方式调查了中英消费者对公司文化、品牌知识、品牌反应和品牌信任度四方面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英消费者对公司文化、品牌反应和品牌信任度三种品牌权益要素的感知差异。本文研究表明:三种品牌权益要素感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英文化自身的差别、中英消费观念区别和对于服务意识理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认知心理学中ACT*理论的学习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该模型对消费者在多次品牌选择过程后经历的动态学习现象,以及消费者形成无意识购买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品牌资产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一、品牌是企业的一种资产;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三、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企业要了解消费者,通过建立期望质量来建立品牌忠诚度;企业的高层要亲自参与品牌的建设,把企业的价值、文化和消费者的友好关系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5,(7):31-34
源于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引入品牌管理领域,开创了从生态角度认识品牌的新视角。本文选取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的石门栈道风景区进行个案分析后认为,当多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同一景区时,或同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相邻景区时,极其容易导致单个景区的品牌生态位出现偏差,出现旅游品牌定位泛化、资源利用不足和品牌之间缺乏协同的状态。在全域旅游时代,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游客体验成为一种趋势。从品牌塑造过程看,景区建设需要重视旅游品牌生态位的调整,重新思考品牌定位、重塑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内涵;从品牌营销策略看,景区旅游品牌的打造需要重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品牌形象特化、目标市场带动与品牌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