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有机会为中外企业服务的管理咨询顾问,我感叹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西方企业家的严谨。  相似文献   

2.
凌平 《经营者》2005,(1):6-6
一直以来有一个争论,那就是中国有企业家还是没有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入世前夕,北京有关WTO的研讨会接二连三地开。有趣的是,在一些研讨会上,不同身份的发言者之间发生了激烈争论。引起争论的主要不是理论观点上的分歧,而是各自立场的不同:政府官员说,企业要放平心态,不要一味埋怨政府,也不要什么都寄希望于政府,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公司如何应对WTO;学者和企业家则说入世首先挑战的是政府,政府不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有些企业甚至被政府弄得连真正的企业都算不上,如何应对WTO?反过来,企业家又说理论界讨论入世问题太虚,对企业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撇开这种争论的情绪化色彩不谈,它确实给已经…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虽然国企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些新的进展。但由于2004年围绕国企改革的争论以及某些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企业改革的大环境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数位有社会影响的创业型企业家的落马,使我们不能不关注和重视企业家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3,(12)
《英才》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关于企业家和经理人的争论始于2002年的“双十”(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十位具价值经理人)评选。那次评选中,联想的两位“少帅”杨元庆和郭为双双被专家评为年度最具价值经理人。可是,柳传志却认为:杨元庆和郭为不是经理人,而是企业家。自此,双方便开始了对企业家和经理人应如何界定的争论。2003年2月,柳传志和张维迎等参加了《英才》杂志总编辑宋立新主持的家族企业论坛。在论坛中,嘉宾对丁经理人的职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后,关于企业家和经理人划分标准的争论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在2003年“双十”评选之前,宋立新同柳传志对此话题再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梁伯强印象     
企业家·企业者《当代经理人》采访梁伯强时,曾经有过一段关于企业家的争论。对于企业家,梁伯强有不同的观点。“全球目前还没有一个命名为‘企业家学校’的学校,也没有企业家的师傅。”“打造一个很模范的CEO”成为许多MBA的目标,但是,梁伯强强调,一般说来,经营离不开理论,但理论总是灰色的,真正的战场是市场。梁伯强认为,企业家是晚年才能产生,早年产生不了。经营企业的思路、方法,有独到之处,并且取得成功才可以称为企业家,但很显然,这非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梁伯强酷爱国画,他指着墙上的字画说:“我们所说的画家一…  相似文献   

7.
解决制度问题的关键,往往在制度之外。最近在一个重要的企业家论坛上,听到一段有意思又经典的争论:讨论到企业家如何面对经营环境里的种种问题时,有人强调企业家作为社会的主流群体,不要管外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选择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已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这种认识更多地是对企业家才能的认可和企业家地位的承认,但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企业家却一直存在着争论。随着我国产权改革的深入,对优秀企业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愈显紧迫。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企业家的条件和作用就不单是一个理  相似文献   

9.
多些轻松     
轻松是一种心境,是从心理上摒弃潜意识中的障碍和忧伤;是自我调节能力、承受能力、自我修养在心理上的良性展现。轻松不是轻薄,不是轻狂,不是轻浮,更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轻松是实现人生价值、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和摇篮。因为轻松的心境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有益身心健康。轻松是幸福的象征。要想获得轻松是件不容易的事,轻松是伪装不出来的。轻松必须具备乐观开朗、凼默豁达的人生观,具备超越痛苦与忧伤、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素质,从而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博大胸怀。多些…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家之间竞争的混沌同步特性 企业家竞争是指当两个企业面临利益冲突(或者商机)时,这两个企业的决策者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而进行的竞争。混沌同步P—C修正模型是确定企业家竞争策略的有利工具。 1.企业家三要素及 Lorenz系统 (1)企业家的竞争力是以企业家的实力(包括企业的实力和他在企业中实际拥有的权力)、意志品质坚强的程度(也包括斗争手段或交易手段高明的程度)和企业家的知识资本这三项指标来表示的。实力、意志品质、知识资本定义为企业家三要素。企业家三要素的作用稳定与非稳定发挥,反映了企业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企业家期望越来越高,希望他们既要为历史负责,又要为未来负责。而他们的难题在于,既不能无视公众的期望,又要让自己和公司不会为期望所压倒最近热议话题是企业家是否应谈政治,是否应该在商言商。这场争论的起点毋需赘言,而争论过程逐渐成为用各种比喻装饰的修辞战斗,其中不乏抽离了具体语境,仅抓只言片语的互相攻讦。在我看来,"企业家是否应谈政治"是个伪命题,政府是要素资源的拥有者和政策制定者,连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和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家们的危机感随着时钟的跳动一天天在加剧。反思企业,寻找差距,变成了中国企业家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文化是否注定了培养不出职业经理人?这是企业家们经常争论的问题,也是笔者从海外工作回国后常被问到的  相似文献   

13.
路兵 《中国新时代》2009,(3):106-106
美国最伟大的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在撰写美国企业史时曾经说过:“历史学家早就被企业家吸引.却甚少注意这些企业家所创立的机构以及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所实现的功能。与此相反.历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这些创业的先辈是强盗企业家还是工业政治家,即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观点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改变世界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改变世界的人是否会是企业家呢?这些问题在当下尤其富有意味。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本应在几个月前就可以得出结论——“是”。但直到今日,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仍在进行,答案依旧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虽然现在政策环境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做慈善是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不能计较太多。 最近全社会非常关注慈善事业。无论是对部分企业家高调行善的争论,还是改进慈善制度的要求,抑或为调节社会再分配实现公平的理性呼吁,都表明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担心,《劳动合同法》过度保护劳动者可能产生企业养懒汉现象;并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物业管理行业更是如此。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了业内人士探究和争论的核心和焦点问题。笔者公司通过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对克服解决这一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外管理》2005,(12):116-117
压轴是好戏。《中外管理》年会最后一场直击“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尤其妙语翻飞.精彩纷呈.令人大呼过瘾,不亦乐乎!热闹之中.方家们仅仅是在争论概念吗?其实它拷问的是一个阶层的社会价值和它存在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企业家型管理者的工作手段,也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定工具。能创造出新的资源或者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任何事情都足以构成创新。因此,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也不一定与新产品或者产品的新性能相关,企业创新涵盖了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听到这样一件事。杭州一家公司员工投诉,称所在公司管理不够人性化,公司“新规”要求员工上厕所要申请,超过规定次数要罚款。说实话,笔者还真同情在这家公司打工的员工们。想想看,从上午八点钟开始上班,直到晚上九点钟才能下班,在长达13个小时的时间里,只能上三次厕所,超过五次就要罚款,不仅如此,还要打卡,由小组长做好登记手续,那情景真够可怜的。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创新能力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注重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家从事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企业家从事创新的基础和手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企业家从事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