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本期,我们邀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介绍有关情况,以期对大家深入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和现实意义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正>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党形成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自提出之日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它系统又全面地提出并且回答了当今世界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以及如何构建的问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习近平分析了当今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局势,并做出正确且合理的判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的结果。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也有丰富的内涵,在当代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增强文化软实力、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普遍交往而达到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化状态,旨在研究人类在超越了狭隘民族地域界限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着眼摆在人类面前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出“我们要守望相助,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为我们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全球共同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精髓在于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指出工业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更高社会形态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在工业化蓬勃兴起之时,马克思分析工业化所隐含的一系列深刻危机。基于人类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的硬约束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中较为系统地展开和表述的。这一理论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忽视,甚至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盲点”和“空场”。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其本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展开,并在以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现象。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交往范畴与生产、分工、市民社会等重要范畴息息相关。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当前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世界性问题不断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密切联系,其实质就是共生共赢、包容互信、平等互利。本文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介绍约翰·齐曼对“学院科学”的分析,以及他对于“后学院”时代科学发展的分析,指出当前科技哲学中科学共同体发展的五个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于后学院时代构建科学规范的认识,指出当前科学规范的建设应该超越于科学共同体之外,应该充分考虑科学共同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的出现冲击了世界经济,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两个维度分析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研究发现:(1)新冠疫情通过影响全球价值链、贸易投资和就业环境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矛盾升级、原有治理体系规则未与时俱进和激进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2)新冠疫情强化了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将是未来治理的重要趋势;(3)新冠疫情可能会使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的变化,而中国在此次疫情中高效率的抗疫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情感、文化、治理共同体,其构建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必要性和未来的前瞻性。但校企命运共同体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亟须完善、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企业主动作为,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梳理了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并依此来透视当今"全球化"现象与发展趋势,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结论。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必然被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已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人类社会发展下去的可能结果是什么?世界大一统?实际上,历史上我们已进行过若干尝试,今天也“身陷其中”地推波助澜着.世界大一统的总前提是人类大一统,而它形成的超国家则是“国家”这个历史现象消亡的最后形式.本文将从表现形式、历史进程、历史回顾、动力机制和现在格局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对旧哲学进行理论改造、实现其对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同时.确立了他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客观精神”到“现实具体”、从“物质实体”到“现实的人”、从“客体直观”到“主体实践”、从“人的异化”到“人的解放”的形成过程。本文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环境改善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双碳”目标的扩展,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它具有两重性:既给世界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又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对会计而言,全球化的冲击是全面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会计理论发展的目标是跟踪和达到国际前沿,会计“难题”与“热点”问题是否处于国际前沿尤其值得关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发展会计理论,重视会计理论“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方略。在这十年的建设实践中,金融机构也在各种贸易投资和建设项目上充分发挥着金融力量,助力各种项目的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虽然提出的时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这种思想对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