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研优势及市场优势等。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规划;优化产业转移的引资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实施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在"干中学",是否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科技进步,这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命题。本文以河南某市部分县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科技进步的数理模型,确定了承接业转移的判定系数,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县市产业承接转移程度与科技进步判定系统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将干中学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是提升中部地区科技进步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移升级",目的是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想观念落后,行政办事效率不高,人才难进,进来了却留不住.对此,提出如下对策:中西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政府部门要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要惜才留人,从而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动做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主动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广东面临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广西应利用好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相关理论,通过对两广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了广西在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中的优势,并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深度调整阶段。一方面,中央积极鼓励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回顾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历程和展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摸清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本规律,为中央和中西部地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提高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就迫切需要加强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就东部发达地区为何要进行产业转移和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应展开分析,然后对欠发达地区应该如何更好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如何实现产业转移的聚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角度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新的区域战略。使中部地区科学高效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提高中部经济水平,加速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的可能性、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具有的优势、转移存在的障碍等方面作了浅析,并对中部地区如何高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时空耦合态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演化规律,找准两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有利于两大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实施。文章对世界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适应性成长阶段模式。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外在形式是产业规模聚集与人口规模聚居,内在本质是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因此,遵循"产-城"互动规律,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动态适配是中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西部地区应以提升地域产业承载适配能力为主要抓手,合理引导新一轮产业转移,最终实现有产业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是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然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既有一定的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基础,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的机制以及产业转移的政策与途径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西部地区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归纳总结影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物流因素,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物流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的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东部地区各省市,成为"新常态"下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西部地区拥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加之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潜力很大,近几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福利差距已经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程中,在其内在的增收机制作用下,即中西部承接产业转入引致需求增长、居民就业增加,中西部承接产业转入促进财政增长、居民社保增收,中西部劳动力供给下降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职工工资增长,在总体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居民就业的较大增加、收入的较快提高,产生了明显的区域收入效应。在"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促进所需的产业尤其是产业集群,由东部向中西部顺利转移,而后促进区域收入效应的影响因子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合理、有序的引导作用,并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坚决避免将损害区域环境福利的产业引入本地区。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对于重庆来说,努力营造产业承接环境,有选择地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进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重庆既有自身的优势,又有一定的劣势,本文通过对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着重研究重庆在承接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威胁。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优势是产业转移中承接地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重庆市在选择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应结合重庆地区的产业优势,承接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说明金融系统具有支持专业转移的功能,再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系统在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并浅析不同模式的产业转移对金融支持的内在需求。最后,提出了"产业升级金融支持一体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建民  高园 《企业导报》2009,(6):121-122
主要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具备,一些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也已经发生,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转出地区产业对本地相关产业链的依赖、承接转移地区在创业环境、配套设施上的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实现。加快产业转移,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