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随着水能资源开发力度的日益加大,由此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开发模式下,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味向自然界索取,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依赖出口与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日益显示其弊端,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选择.在我国目前阶段,扩大内需既有其现实基础,又有障碍性因素,而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利用优势,克服障碍,为扩大内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秀香 《企业经济》2003,(11):128-129
一、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不难发现,其增长的方式是靠高消耗资源、高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的,其资源与环境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我国的资源消耗状况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其对资源的消耗量与消耗速度是惊人的。1、掠夺式的资源开发给资源基础造成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大量存在的小煤矿、小金矿采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滥用滥挖,采富矿弃贫矿,造成资源的巨大破坏。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五小”制止力度比较大,但并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国有煤矿的资源利用率只有50%,县级煤矿这一比率为20—30…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在碰到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旧的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叫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要转变,但是转不过来。第二个问题就是腐败,腐败加上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两个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在于初次分配,如果不能解决初次分配的问题,你光靠政府的再分配措施,第一是有限度,虽能缓解,但取得的效果不会是很大。  相似文献   

5.
政府干预不当造成的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顽疾,在以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单一、低效,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再加上竞争方式的同质性,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反复消长,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我国全年GDP增幅达到8.7%,是世界上一枝独秀。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高出口模式势必需要调整;另一方面,2009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投资拉动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可以说,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成为过去一年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拉动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可以说,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成为过去一年拉动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依赖出口与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日益显示其弊端,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选择。在我国目前阶段,扩大内需既有其现实基础,又有障碍性因素,而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利用优势,克服障碍,为扩大内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趋激化.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说明,缓解我国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刻不容缓;同时,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5,(13):124-126
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合理,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对我国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一些重要的水域和湖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十年来,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成效不明显。文章从河道管理的实践出发,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河道管理的问题中,提出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并对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是不牢的.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所谓的经济复苏是主要靠政府投资刺激和拉动.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同比只加快了3.7个百分点,而出口额则同比下降21.8%.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上半年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1-6月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7.37万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3倍.在内需难以启动、外需继续疲软的情况下,依靠投资拉动保持经济增长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什么力量来投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相应的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着控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冲突与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资源和资金大量投入、依靠以国有部门为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两个相互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并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原因以及由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净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时期依靠投资拉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民间创业、投资和就业的严重不足,中国的国民经济目前和未来存在着五大失衡: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强与民间投资经济发展弱;特大和大型企业,特别是垄断性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强,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弱;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强,劳动和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弱;出口和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强,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弱。本文着重谈谈怎样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走势?  相似文献   

15.
《财务与会计》2011,(5):7-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中国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包容性发展。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理念,重点是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就要求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厉以宁 投资冲动怪圈影响经济回升基础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整体状况良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原因之一是投资冲动怪圈没有改变。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拉动内需,很多地方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消费,但是高投资热一方面会造成某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还会引发一般性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实施后,各地普遍感到经济增长放缓了,财政收入减少,失业问题严重了。在这种l情况下,地方政府又会纷纷叫苦,中央又转向宽松政策。如此,投资就从扩张到紧缩,再到扩张再到紧缩,周而复始,陷入“扩张-紧缩-扩张-紧缩”这样的投资冲动怪圈。  相似文献   

17.
一、靠投入撑起的速度早晚要撞南墙当前经济热点中的热点便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是1997年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在很短时间内,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国家,它严重影响着1997年乃至今后当一段时间亚洲经济的发展。动荡的原因很多,极为复杂,人们看法不一,但从根本上说是东南亚各国政策出现失误,导致经济运行失衡,出现了“泡沫经济”,东南亚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搞“泡沫经济”是不能使一个国家繁荣起来的。吴敬琏说,早在多年以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已经指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因为政府对经济过多地干预,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由财政出钱,或向国外贷款,或依靠金融机构的支撑,结果造成投资效率下降,效益下高。实际上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有问题,即高速度是靠大量的投入撑起来的。经济增长的数量上去了,但质量较差,实践证明,靠投人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要撞南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最终消费作为消费,资本形成表示投资,总产出表示经济增长,通过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就42个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明确消费和投资的贡献及对我省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部门,对政府制定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抵御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拉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谁来投资拉动?靠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必要的.但是更主要的,是靠在政府四万亿投资抖动引导下,进一步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社会投资和国内外投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城市市政设施的信心,保护好其投资的资产安全和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20.
在应对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思考与定位,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这一既影响宏观经济,又牵动百姓生活的经济行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登上提振经济的前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