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内动态     
《中国中小企业》2013,(1):11-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到中关村考察并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温家宝说,中关村发展的经验,一是人的解放,让人活起来,自由地去创造。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也是中关村发展的根本。二是体制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中关村成功的道路。中关村的探索和经验具有全局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回顾20年来中关村所走过的路,可以发现这是不断变革的20年、是不断创新的20年、是不断发展的20年,改革和创新是中关村20年来发展的动力。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我国首家科技园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就是今天的中关村科技园的前身。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天,我们纪念中关村园区成立20周年,就是  相似文献   

3.
论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 《集团经济研究》2005,(23):175-176
民营科技企业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从1980年10月北京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创办到现在,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历经初创、快速发展、调整、"二次创业"和全面发展等若干阶段,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到141353家,企业数量比2003年增加13.14%,全年总收入48083亿元.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 研究中心、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 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与企业战略研究 所共同推出的《中关村发展蓝皮书 (2005)——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创新 力》日前正式对外公布。这部45万字 的研究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关村 发展的蓝皮书,包括王小兰、柳传志、 段永基、王文京等在内的在中关村创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协》2010,(3):24-25
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多、中小企业多、民营企业多,是北京乃至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关村被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北京市科协带领所属团体聚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积极推动中关村园区成立科协组织的同时,充分发挥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扩大在中关村一区十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介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情况,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是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二是确定了支持的方向,三是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四是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五是设计了评价考核机制。北京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科技部火炬中心、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清华、北航、北京科技大学等24所在京高校和多家创投公司的负责人参加了工作会议。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代表中关村管委会汇报了中关村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新时期的战略要求以及下一步中关村促进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初步思路。本刊为关心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读者节选周云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也是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30多年来,中关村成为科学技术拥抱市场的一面旗帜,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此孵化、汇聚,高科技产业从无到有、由大变强。2019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6037家,平均每天创办71家。中关村是如何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它们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它已走过226年的路程,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3个阶段,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以80年代初美国掀起的“企业文化热”为标志,文化管理时代已经孕育成熟,它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国人大决定修正《宪法》,充分肯定非公有经济的法律地位,这将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又一个春天,科技型的非公有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新高潮。自80年代初全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诞生以来,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走过了风风雨雨十多年历程,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兴起,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据统计,1997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到65435家,全年总收入达到5555.74亿元,比1996年增长47%,企业人均收入达到门.6万元;全年实现利润4…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最近发布了对留学人员大规模摸底调查的结果。截至去年底,中关村留学人员创设企业共1223户,从业留学人员存量为3569人,是1999年的3.5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近1万家,从业人员总数约为36.1万。由此推知,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量的10%以  相似文献   

11.
和风 《上海质量》2012,(1):56-59
上海南京路无人不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无人不晓。。一店”曾创下连续14年雄居全国百货之首的业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零售企业”一店”这家“老字号”已经走过了62年的路程。最近”第一百货”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7年底.温家宝同志领导的中央联合调查组总结了中关村的经验并提出建立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议。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立。199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并明确要求把中关村园区建设成为“一区三基地”.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要求并且出台了支持做强中关村的八条政策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关村科技园区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园区综合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技术     
新招探寻世界首座双曲面建筑亮相中关村世界首座双曲面建筑——中关村金融中心已现身中关村。中关村金融中心A座已结构封顶;B座已出售给新东方教育集团;A、C座现已整体推向市场。建筑结构世界第一中关村金融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座双曲面结构的摩天大楼。它是美国KPF建筑事务所涉足北京的第一件作品。它的建筑结构,展示出其独一无二的柔和曲线,改变了世人以往对传统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新年伊始,国务院1月26日批复同意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编制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中关村未来十年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催发中关村又一个无限生机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是中关村的亮点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通过建立信用体系、融资平台和技术交易所等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着“中国的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一向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晴雨表。短短几年来,在这里诞生了诸如联想、长城、方正、四通等等响彻华夏的名字,毫不夸张地说,中关村动一动,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就要颤一颤。曾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关村的公司经过数年来的磨砺更新,已从初创时的单打独斗转向兼并联合,逐渐显现出群体的力量。但是,也有人指出:中关村大多数的公司除少数几个已发展成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张惠萍 《现代企业》2005,(12):29-30
美国国家企业孵化器协会(NAIA)认为,企业孵化是一个商业企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孵化器孵化年轻企业,在他们非常脆弱的启动时期帮助其生存并成长,孵化器为企业提供管理帮助,将企业引向融资之道,为危机企业暴露风险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从1987年出现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走过了18年蓬勃发展的道路。在火炬计划的直接推动下,到2003年,全国已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000多家,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36家,孵化器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关村"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而如今,在素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也有个"中关村"了。濒临太湖,西接湿地,南靠望虞河,周边是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64公里的原生态河网,若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驱车只需10分钟,就能看到一组典型北美校园风格的建筑群跃入眼帘,无锡的"中关村"——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就坐落于此。今年9月底,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一期工程将交付使用。自2011年开工提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06,(7):42-42
海淀园企业工委联合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企业文化协会于200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海淀园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周年总结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启动仪式。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企业文化协会负责人及园区近100家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不经意间,《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走过了10年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