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日益重要。跨界融合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企业的跨界知识搜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深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8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从双元创新视角,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跨界知识搜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问题。研究表明:跨界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和渐进式两种创新模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对跨界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双重中介效应,其中,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吸收能力对跨界知识搜寻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两种创新模式的中介效应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以上结论对厘清跨界知识搜寻,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具有以下启示: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跨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创新绩效;需要选择适宜自身资源和知识搜寻能力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对以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12):6-7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如今,开放式创新模式日益深入,知识产权占有与使用的途径变得更加地多样化,如今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早已不是"成功创新需要控制",更多的是对知识产权跨组织的流动以及优化配置,寻找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下的有效结合。因此,本文将对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育晓 《价值工程》2011,30(19):111-112
为了深入研究国际软件外包中的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引入吸收能力这一中介变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对169家企业的调研,采用探索性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国际软件外包中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和越趋复杂的技术创新环境,开放式创新己经成为企业满足多种创新需求、保持技术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外部市场环境所形成的技术创新开放基础,对于开放式创新的三种主要的开放模式属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了每种属性的开放式创新所具有的优势和缺点。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开放式创新中突破企业边界的开放性对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开放式创新"模式正在逐步取代过去的"封闭式创新"模式。西部中小企业作为西部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采用合适的创新模式,即"开放式创新"。通过SWOT分析,全面勾勒出西部中小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有利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创新是经济发展战略新理念,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基于创新驱动过程的视角,区域开放式创新驱动机理可分为创新资源收集、创新投入产出、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传播扩散四个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四个不同阶段之间相互影响、循序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开放式创新驱动的动态系统,很好地诠释了区域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实现开放式创新驱动必须提升开放式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探索创新合作新方式并加强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106家中国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13—2018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搜索宽度和知识搜索深度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冗余资源和吸收能力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搜索宽度和知识搜索深度均正向促进企业创新质量;冗余资源对知识搜索深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知识搜索宽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吸收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搜索宽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对知识搜索深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用科技研发投入费用、科技人员投入、区域科技活动经费和知识产权作为高技术产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资源投入,以省际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内部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有很大促进;代表开放式创新外部知识网络情况的科研活动经费投入效果与科研人员效果相近;作为开放式创新下的另一种创新资源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商业化利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海 《价值工程》2010,29(7):48-49
企业获取新技术可能来自于公司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公司外部,论文比较分析了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两种模式的特点、基本原则,提出了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吸收能力是区域通过创新行为更新和应用知识资源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选取了2010年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共21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影响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吸收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东西部地区创新系统的知识吸收能力进行了测度及比较。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创新系统的知识吸收能力极大弱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就提升西部地区创新系统的知识吸收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承袭以往学者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精华,对18家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当前银行开放式创新流程,并构建出银行开放式创新构成维度及测度量表,通过126家银行的调研数据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后续学者针对银行创新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银行制定和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冉  扎力嘎胡  王语彤  武少琛 《财会通讯》2021,(22):161-166,17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转化和应用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才能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通过企业的吸收能力完成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吸收能力的探索性学习、转化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三个过程出发,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分析上述过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吸收能力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能力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路径,这不仅丰富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也为后发企业在吸收能力的不同演化阶段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适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吸收能力的构建一直是战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华南地区电制造行业为研究样本,对高管团队异质性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高管团队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企业吸收能力构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收能力的构建战略会受到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的约束,当高管团队特征表层差异较大时,吸收能力的构建效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将会受到抑制,而高管团队特征深层次差异较大时,吸收能力的构建效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将会受到强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当企业在实施吸收能力构建战略的时候,高表层异质性团队应当吸纳或内部提拔新的高管团队成员以保证战略的实施效果,高深层异质性团队应当对现有高管团队履行的角色进行细化和创新,以提升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企业创新为目标,以分析组织结构创新为切入点,提出了企业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关系模式,探讨了如何利用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5.
后发企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企业技术学习的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路径,认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决定于企业的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中存在的创新观念较为薄弱,创新活动缺乏融资渠道,以及员工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建议。在该模式下,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合理定位创新方向,拓展创新融资渠道,以及培养员工创新能力,从而支撑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开放、网络化、交互式的创新模式意味着大学与产业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大学知识产权交易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对该领域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主要探寻了大学知识产权交易的新方式——知识产权信托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俊  吴进 《价值工程》2012,31(18):138-139
本文以广东省134家企业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选择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指标测度企业的创新绩效,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吸收能力等指标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章新蓉  顾飞 《会计之友》2012,(36):117-119
文章在阐述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目标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改革探索的实践,提出了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实践路径和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20.
黎巧  杜博鑫  高旭 《价值工程》2020,39(7):76-77
集群开放式学习理论作为集群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的关注,本文分别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展开集群开放式学习对集群创新作用机理的研究,并且为进一步探讨集群开放式学习模式对集群创新的作用,建立集群中关键性学习主体与非关键性主体的博弈模型以分析集群开放式学习模式具体如何在集群中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