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虚位、产权权能残缺、集体成员权利不明确、产权可转让性低等问题,应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完善农地产权权能,促进农地产权流动,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关系不稳定的现状,文章以提高农村土地流出方的续约率为着眼点,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渠道行为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分析农地流出方人际关系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对农地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农地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对农地流出方续约倾向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以上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流出方的人际网络密度对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影响显著,流出方的人际网络中心性对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影响不显著,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对流出方续约倾向影响显著,并据此结论提出建议:保护农地流出方的利益,降低流入方的农地投资风险,提高流转交易关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浩  曾福生 《经济界》2008,(5):74-78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一个十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对其作了文献述评,探讨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理论本质,即分成制。本文认为以农地非农用收入为主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集体成员权约束下不断增值的集体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以农地农用收入为主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规避市场风险,节约交易成本;农民自主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分散风险,提供激励和甄别企业家才能。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8):13-15
农村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农地权益又是农民最大利益。随着南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农民要去城市务工,留下的农地需要流转;再次,农地作为农户的稀缺财产为了实现价值也需要流转。与此同时,农地流转在学术界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南阳市也在农地流转方面了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现阶段存在的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制约等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战略等的实施贯彻,不利于提高农村金融供需水平,导致小农经济特征明显,农村市场化发展步履维艰。笔者将就我国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从加强金融支持方面进行改进的措施建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加速态势。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包括农业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又包括公共生产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宅基地。新时期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新一轮的土地革命,对  相似文献   

7.
农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特殊产权,它是借助于签订承包合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手段在集体的所有权上分设出来的产权束。由于"集体"的含义模糊、层级模糊、性质模糊、成员模糊,导致农地所有权模糊,进而使承包经营权模糊;签订承包合同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等工作中的不精细导致证实不符,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性较差;各种土地产权间边界不清,影响了各项地权的效用和价值。这些因素都对农地流转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地入市随着2009年浙江"两分两换"模式的开始进入人们的眼帘以后,就一直是各界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措施,使农地入市迎来了"春天".本文根据大量阅读与农地入市相关的资料,通过对农地入市的实施条件的分析,以及对于影响实施农地入市因素的思考,提出了推动农地入市进程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引导和规范农地入市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逐渐增大,权属与收益争议日渐增多,且土地管理规范也日显不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已成为中央工作的重点之一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角度出发,反窥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困境根源.将目前政策执行方式与农民认知相结合,探讨解决方案,为政府今后更好地推行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及制定农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促进农用地流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日趋活跃,促进了农用地的集中,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较高,农用地流转基本遵循"依法、 自愿、 有偿"原则,初步实现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 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但也存在农用地流转总体水平不高、 农地行政性调整时有发生、 农用地流转自愿程度下降、农用地流转签订合同比例不高、 政府引导和管理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因此,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法规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农用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过度的倾向。从供给角度看,主要缘于土地征用是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以及以"优先发展工业、城市"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都具有极强的农地非农化偏好。要遏制我国当前农地过度非农化趋势,从供给角度讲,应改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农业、工业、城市农村协调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讲,应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预期成本,严格执行公益性建设用地国家征用制度,加快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地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在整个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在我国,农地金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需求。本文将在探讨农地金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地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地制度变革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基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目前仍然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基本制度,但外部环境变化使这一农地制度创新成为可能;农地制度创新的关键是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农地制度创新必须用法律法规引导。  相似文献   

14.
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三权分置"又是对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重大变革,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结构由"集体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将转变为"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新型利用结构。随之而来的继承问题,例如承包权如何继承,何时开始;再如,谁可以继承经营权,继承主体的身份有何要求。对于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并且论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主体及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制度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郭永生  陈晓娣  常焕焕 《价值工程》2012,31(13):271-27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农地制度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巨大变迁,但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解决我国农地制度拟采取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5):79-81
针对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评价体系模型,通过赋以对应的指标层的权重构造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矩阵的指标权重,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诸多问题中土地流转机制是影响本省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其次为城乡规划是否合理,再次本省的"非粮化"程度,最后的影响因素为土地产权、社会保障及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权稳定性与农地长期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农村土地权的稳定性及其对农民长期投资的影响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也证明了这一点。农地的频繁调整造成地权的不稳定,对农地投资的影响如何关系到农业绩效和农地制度的正常运行。希望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梳理,能为后来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汪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明晰产权,使产权具有可流转性,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集体土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农地和"四荒地"等.  相似文献   

19.
观点安全文化是安全航运的保障,安全文化更是集体观念和集体行为的结晶。只要我们决意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安全文化。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威廉·奥尼尔认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是个体和团体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重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使农村土地多了一种价值实现形式,通过设置合理条件实现闲置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有利于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城乡用地结构合理布局的目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有助于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特别是显化边远地区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实现"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