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务与会计》2020,(7):79-8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8年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业务合并>》(IFRS3)中“业务”的定义进行了修订。为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同时解决我国企业合并中对业务认定的实务问题,财政部会计司于2019年12月10号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解释),其中明确了业务构成的三个要素,细化了业务的判断条件,同时引入“集中度测试”以简化非同一控制下有关业务的判断等问题。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生产经营酒动或资产的组合(以下简称组合)是否界定为业务,将直接影响该项合并是作为企业合并还是资产购买的后续会计处理,在商誉确认及递延所得税、或有对价和交易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期“问题解答”栏目以专题形式,在阐述业务界定的主要特点与判断要点的基础上,针对若干实务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合并业务越来越多,合并形式也不断创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合并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探究。本文拟对企业合并新主体会计处理的思想进行阐述,并对该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提出建议。一、合并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及准则解读对企业合并业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取决于该项合并业务的经济实质。不同合并方法的主要差异源于合并前后净资产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化,以及合并发生的原因是出于价  相似文献   

3.
吴赛 《财会月刊》2014,(5):41-42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取得构成业务控制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且明确指出其不适用于企业收购"不构成业务"控制权。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被购买的子公司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购买方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对该项收购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取得构成业务控制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且明确指出其不适用于企业收购“不构成业务”控制权。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被购买的子公司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购买方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对该项收购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  相似文献   

5.
企业整体上市的交易复杂且对企业财务影响巨大。整体上市往往涉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购买大股东持有的资产,其中确定交易的合并会计类型至关重要。对于并购会计类型的判断,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交易目的、大股东持股情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对表决权情况,进而判断并购前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控制关系。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相关资产,应分析相关资产是否满足投入、加工过程、产出的三要素以构成一项业务。对于涉及业绩承诺的或有对价支付,应分析该款项的性质是属于取得资产的初始价值调整,还是合并成本的调整,抑或是并购日后的或有事项。如果并购日后的或有支付采取股权方式,则不应调整合并成本。  相似文献   

6.
论审计判断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审计判断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还是国家审计规范都强调了审计判断的重要性。美国GAO在其2003年修订的审计准则中,把审计职业判断与独立性并列作为一般准则的主要内容,指出:在计划、执行审计和鉴证业务以及报告结果的过程中都要使用、运用审计判断。然而,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是否了解并正确运用审计判断模式。审计判断模式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的标准式样,是审计人员描述审计判断过程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可以遵循的基本范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审计…  相似文献   

7.
反向购买中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不同于常态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虽然《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对反向购买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了规范,但只是提出了基本思路,对在购买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如何编制、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支付现金"方式作为支付对价等内容并没有涉及.本文就此类问题以示例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租赁》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发布了具体会计准则《租赁》,为加强对该准则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业务中熟练运用准则,进一步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有必要将该准则进行国际比较。 一、租赁业务分类标准的比较 1.IASC的分类标准 198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7号准则《租赁会计》。该准则按照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归属出租人或承租人的程度,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一项租赁是否为融资租赁,取决于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合同的形式。这一准则规定了属于融资租赁的4条标准: (1)在租赁期满时将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 (2)承租人具有购买资产的选择权,其购买价格预计将显著低于行使该选择权之日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  相似文献   

9.
詹毅美 《财会通讯》2021,(15):90-92,167
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我国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新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上市企业全面施行.新准则重新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及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在股权分类上更加注重实质性判断,股权计量方法更加复杂多样.以上变化完善股权会计处理的同时,也给股权的确认和计量带来更大的复杂性,给企业滥用准则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引起监管部门、财务报表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需要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同时存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合并会计方法,容易出现企业利用并购业务操控会计利润的现象,所以这一会计准则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隐形关联交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的定义,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一项交易是否构成关联交易,核心判断标准是交易双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审计准则对16项准则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修订,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以下简称新函证准则)是内容有实质性修订的准则之一。本文拟结合新函证准则的主要特点和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一、新函证准则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两者的选择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经济后果的含义,分析了在合并业务中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对我国当前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后果视角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两者的选择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经济后果的含义,分析了在合并业务中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对我国当前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普及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核算方法中的购买法,本文分析了免税合并与应税合并中,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及会计处理,并进一步探讨了合并商誉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6.
张晓茹 《财会月刊》2011,(10):51-52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本文从对比新旧审计准则入手,着重分析新准则中对审计实务有影响的变化内容及对审计业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新《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核算,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本文根据此规定,对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初始计量、报表列示、是否调整被并企业会计记录、企业合并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反向购买这一借壳上市最常见的途径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反向购买相关政策的规定,从理论与实务相衔接的角度来分析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深入考察了近年来A股市场反向购买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认为现行准则及相关规定在有关反向购买中是否构成业务、权益性交易的经济实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明晰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池巧珠  陈斌 《会计之友》2008,(36):109-110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两者的选择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经济后果的含义,分析了在合并业务中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对我国当前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本文从对比新旧审计准则入手,着重分析新准则中对审计实务有影响的变化内容及对审计业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