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林业分类经营条件下,森林资源价值相应地分为商品林价值和公益林价值。商品林价值主要指作为商品林的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公益林价值则表现为作为公益林的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以林业分工论为基础的,以经营体制为划分标准的分类经营模式更具战略意义,这里我们对这种划分模式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2.
林业分类经营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岢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3.
林场在我国林区占有重要地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并且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因此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现有的林业生态环境质量。所以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管理时,应注意结合大数据技术,对现有信息加以整合、处理和分析、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与效益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优势;其次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生态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得出结论为提高我国现有水平下实现绿色经济、科学合理利用有限自然资源提供参考价值及建设性意见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衡阳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0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55%,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4.3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2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6.52%。近年来,该局坚持以林业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现了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今年,该局认真按  相似文献   

6.
当前,林业问题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已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与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途径,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周承鹰 《价值工程》2013,(19):310-311
近几年来,柳江县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本文主要分析柳江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投入,并结合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柳江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经营与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8.
都昌县作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于2005年开始林权改革工作,本文通过实地分析和调研,指出了现阶段林权改革中出现的生态公益林管护难度加大、林农法律意识淡薄、市场信息渠道不宽、法律法规的欠缺与不适应、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及林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生态资源的平衡,还能增加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主要是通过营林技术进行管理,主要内容是进行预防工作,运用科学的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滋生,并坚持防治措施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我国有害生物危害较大的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有利于林业资源的保护,还能够促进生态平衡,促进林业资源的良好发展.同时,控制有害生物对于自然环境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影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的基础,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艳会  姜冰艳 《活力》2011,(6):268-268
森林分类经营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嗯则和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资金的投入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交通方便的商品林区,通过集约经营,大量生产木材,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莉 《科技与企业》2014,(10):59-59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所以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对林业资源进行充分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核心便是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日益提高,以及对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实现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手法。下面我们就对于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亚东 《活力》2006,(2):65-65
林业是以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环境资源经营并以资源经营为基础的具有双重职能的产业。我国的林业部门一直担负着经营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双重任务。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要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商品林而言,经营者虽然从有形产品中获得收益。但其生态效益却被社会其他成员无偿享用。因此,林业产品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同时具备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具有不可避免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郭瑞建 《活力》2005,(9):62-62
林业是以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环境资源经营并以资源经营为基础的具有双重职能的产业。我国的林业部门一直担负着经营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双重任务。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要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商品林而言,经营者虽然从有形产品中获得收益,但其生态效益却被社会其他成员无偿享用。因此,林业产品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同时具备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具有不可避免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4.
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国有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展环境审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举措。建设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的重要手段,如何评价浙江省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8年来的成效,综合评估实际达到的效果,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改善程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通过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审计调查的实践,对开展生态公益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中得出对开展环境审计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贤 《民营科技》2013,(3):180-181
通过对德钦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德钦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德钦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但是,在分类经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还未能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也未能理顺受益与经营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者之间的正常经营关系,使两者的主体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发展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生态经济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林业经济,我国逐渐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便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结合思南林业发展探讨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同时将目前思南地区进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陈述,并针对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关键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化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激发全社会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福建森林生态银行借鉴银行运营模式,采取"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方式,对碎片化与分散化的林业资源进行收储、整合、优化,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下一步,应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价值量化评估机制,优化生态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场: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阐述我国公益林经营方针、策略及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