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宇 《财会通讯》2009,(2):71-72
治理就是运用权力去指导、控制以及用法律来规范和协调人们利益的行为,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统治和支配。公司是由不同的关系人即利益攸关方所组成的一个有机体,公司治理主要研究的正是这些利益攸关方的权利、责任及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针对这些方面不同的制度安排,便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公司治理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股东主权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洋 《财会通讯》2009,(3):50-51
一、利益攸关者基本定义 自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定义利益攸关者以来,至今已有近30种定义。弗里曼的定义是“利益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纳斯却认为:利益攸关者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他们使企业运营成为可能。布莱尔给其下的定义是:利益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即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利益攸关者是指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影响的人,又分为内部利益攸关者和外部利益攸关者。直接利益攸关者是那些对公司投入了专用性关键资产而这些资产又在企业中处于风险状态的自然人或法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以公司治理为背景的企业环境的变迁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更有用的审计”的希求。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引出我们对内部治理审计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部治理审计新的阐释,这不仅反映了内部审计动态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创新倾向,而且更加有利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紧密结合。内部治理审计必将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司治理的进程,公司治理也必将带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治理审计预示着内部审计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这种分离的基础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地位的不对等。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在这种不对等情况下,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内部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人市…  相似文献   

5.
论公用事业型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企业活力》2004,(10):18-19
<正> 当前在国际上,按照公司治理中委托人主体资格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股东利益治理模式”和“相关利益人治理模式”。学者们关于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争论由来已久,孰是孰非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他们争论的假设前提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显然这是与现实不符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并研究如下问题。 首先,将所有的企业划分成竞争性企业和公用事业型企业两大类,在此类划分的基础上,研究公用事业型企业对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偏好。 其次,即使在研究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时区分了企业对象,对于同一类型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和不同阶段企业目标的不同,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传统相关利益人理论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6.
论建立适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财务报告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正由传统的股东单方治理逐渐演变为利益相关共同治理。然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一直是在服务股东单方治理的财务报告框架内进行改革,对财务报告如何适应利益相关共同治理的要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21世纪无疑将是利益相关共同治理的世纪,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进行彻底改革的时机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7.
张汝晶 《电子财会》2009,(12):12-16,5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大多是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的弊端随着现代公司社会性的逐步增强而日渐显现出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是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的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本文将从分析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人手,引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必然性.进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莉 《中外企业家》2006,(12):51-53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mmance)又称为法人治理,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产权制度下,一系列联结并规范所有(股东),经营(董事会,经理层),使用(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之间的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解决公司内外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问题,达到完善透明度,明确权责划分及制衡机制,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研究如何对责、权、利进行分配和制衡。在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背景下,传统的以"股东至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愈发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追捧。本文论述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不足,重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文章主要论述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目标的缺陷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公司的相关利益方也必然要求公司沿着预期轨道发展并实现透明管理,因而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日常内部审计的经验教训、工作实践谈一谈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易平良 《财会月刊》2013,(11):13-15
公司治理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公司治理状况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利益相关者概念的引入深刻影响了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告的发展。本文重新定义了利益相关者,并立足转型经济的现实,深入探讨了我国政府充当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角色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色转变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公司治理现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艳  钟文胜 《企业经济》2005,17(2):191-192
权力制衡是公司治理中权力配置的本质。公司内部经营决策权的非均匀分布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缺乏实质性的控制权,导致不同治理主体实际治理能力不对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配置、强化监控机制,有利于提高处于公司治理弱势地位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地位,并将改善他们在利益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入手,进而论述了西方发达国家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西方公司治理的经验,认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是利益相关者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单边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公司治理理论演进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观点,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视角,两者都具有合理性与局限性.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整合与修正,是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从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法律环境与路径依赖等方面来看,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与完善应以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为指导,强化股东、管理者、员工以及主要债权人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为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独特优势。研究表明:在正式治理机制失效和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给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理途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可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特殊作用,并充分利用关系治理这一途径寻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本文拓展了公司治理的传统模式,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非正式治理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但是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有时还可能出现冲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公司治理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司治理的原理实际上是企业安排的一项协调众多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8.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但是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有时还可能出现冲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公司治理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司治理的原理实际上是企业安排的一项协调众多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的战略导向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在目前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两种模式:“股东至上”治理模式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共同治理说”认为,公司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应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公共利益集团、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