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网络银行的产生。网络银行就是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它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是在因特网上设置的虚拟银行柜台。本文介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及优势、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以及网上银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国内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卉 《财会月刊》2003,(1):43-44
我国自1998年3月首次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以来,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迅猛.但网络银行作为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风险范畴比实体银行要大得多.下面仅就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周伟  崔毅峰  范广萍 《活力》2012,(10):134-134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与兴起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又称为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其本意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二是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我们日常提及的则多为后者,即网上银行服务。作为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业务已经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地从网上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银行的出现与发展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产物。网络银行经营成本低廉运作方便,客户对网络银行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在网络银行服务的现状和不足,认为我国各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重点,根据重点进行银行再造,充分发挥网上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银行就是基于因特网或其它通讯网络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确保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试述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它突破了物理条件的限制,有效地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而指出我国网络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七银行以其交易快速、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网上银行的发展也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加和业务量的快速上升,我国网上银行在行业规划、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监管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与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银行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我国网络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Internet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虚拟电子银行.它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网上银行也增加了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银行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是基于因特网或其它电子通讯网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和银行制度。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不受地理、时空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够在家里、办公室或旅途中方便快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了解各种信息及享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较为迅速,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网络银行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银行已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然而,与此新技术所带来的制度收益相对应的是网络银行所带来的新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澍 《活力》2005,(12):81-81
一、网络银行的风险 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分析,网上银行风险分两类,即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网络银行又称虚拟银行E-Bank(ElectricBank),即是在Internet上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热潮。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网络银行也因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它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在创建和发展网络银行的同时,防范与化解网络银行的风险,保证国家金融运行的安全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网络银行是依赖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网络银行借助因特网遍及全球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优势,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行的全新现代化服务。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并以其巨大成功向世界展示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银行客户提供低成本、个性化、全方位服务,网络银行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是,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带来了各种新形式的风险,本文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风险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业务智能化、虚拟化。传统“砖瓦型”银行,其分行是物理网络,主要借助于物质资本,通过众多银行员工辛苦劳动为客户提供服务。而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利 《企业经济》2003,(4):102-103
一、现状(一)概况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中国只有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到2001年底,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50多家,占中国现有种类银行的26.7%。截至2001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达165.6万户,办理业务901万笔,交易金额23446亿元(陈波,2002)。(二)主要服务内容1、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闻资讯、银行内部信息及业务介绍、银行分支机构导航、外汇牌价、存贷款利率等,一些银行目前也提供一些特别的信息服务,如股票指数、基金净值等。2、个人银行服务:主要包括账户查询、账户管…  相似文献   

16.
一、网上银行风险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跨时空、低成本、全能化经营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网上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网上银行也由于其基础环境的开放性、技术的复杂性、交易的虚拟性、跨国界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性等因素,使其既面临着传统银行所具有的许多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网上银行作为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给广大消费者的银行理财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如今通过互联网,即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外汇买卖、银行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等业务,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办妥一切银行业务。然而,就在人们享受网上银行便捷服务的同时,与之相伴的风险也一同产生。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给经济和贸易带来了重大影响,而作为经济领域中的银行业必然受到波及。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银行业必须利用这一优势,加快行业的发展,增加银行服务手段。网上银行则是电子商务的必然产物和发展趋势。自从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银行(SFNB)于1995年10月18日在Internet上开业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纷纷上网,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风潮。1998年3月6日,国内第一笔Internet网上支付实现,中国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这些银行为什么会如此青睐网络并热衷于电子商务呢?网上银行究竟能给银行和用…  相似文献   

19.
郝倩  刘天旭  郭华 《活力》2007,(11):58
目前,网上银行业务蓬勃发展,对于客户来说,使用网上银行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和网络服务,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银行的服务,这不仅提高了银行的办事效率,同时也使客户避免了去银行办理业务排队的麻烦,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客户来说,也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客户信息的被盗。  相似文献   

20.
新的金融热潮下,越来越多的银行致力于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我国网上银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机遇的同时伴随着风险,网上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是网上银行的虚拟性,网上银行不仅要面对传统银行所要处理的各种风险,同时还要面对网络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