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伴随着房地产开发和城镇化的高歌猛进,"空城"、"鬼城"不断出现,大量空置的住房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为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埋下祸根。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于2014年6月10日发布了《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被中央多次强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处在转型时期的房地产行业,对于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呼声最高。新型城镇化俨然成为房地产行业华丽转身的重大机遇。如果按照202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计算的话,60%的住房需求将来自城镇化。这的确是难得的机遇。正是因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看到了这一机遇,一些地方在关于城镇化尚没有清晰规划的时候,房地产却一业独大,盲目发展,造成了很多"空城"、"鬼城"的出现。没  相似文献   

3.
黄竹梅  苏萌 《价值工程》2019,38(21):25-2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纷纷涌入城市,他们不断推进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歧视、就业层次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低等诸多问题,导致频繁失业或跳槽;在现实生活中,"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实现"四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苏培科 《数据》2013,(4):16-17
"鬼城"为何物?"鬼城"并不是这个城市有鬼,而是没人,大量房屋空置,一到晚上整个城区漆黑一片。针对这样的特征,人们将这些城市称为"鬼城"。为什么要用这么惊悚的词汇来描述这些空城?"鬼城"一词折射出公众对这些空城可能炒起的房价泡沫的担忧。欲穿"鬼城"迷雾苦于无数近期,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各地的"鬼城"现象,而且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这令大张旗鼓的  相似文献   

5.
县域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和山东两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论文着重讨论了人口稠密的平原县"就地城镇化"的三类典型现象:镇村工业下的"就地城镇化"、高收益农业下的"就地城镇化"以及较为普遍的"双栖和兼业"现象。对县域城镇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化和专业化方向,同时加强县域经济包容性,扩大多种就业渠道;重视房地产健康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管理体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等政策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县域通勤与生活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现代化历程中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发展现象.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工业国,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围绕"人口流动性视角的城镇化"这一思路,主要探究我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人口流动给城镇化带来的众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联合国的世界城市人口大数据库,对1950年至2015年世界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世界城镇化进程存在"特大城市偏好"现象,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城镇化贡献显著增长,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稳定,小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较大但不断下降;我国城镇化的超大城市贡献已与世界典型国家相当,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较低。建议应准确认知我国"城市"实质,积极发挥我国城市第二战略空间作用,实施区域差异化城镇化政策,因地制宜推动大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以健康有序的城镇化政策来协助落实国家的区域协调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文婧 《乡镇论坛》2013,(28):28-28
据媒体报道,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空巢村”的隐忧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空巢村"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虽有其客观必然性,但不可否认对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隐忧,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空巢村"现象产生的原因,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治理"空巢村"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特别是"十五"期间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使本来已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一步地加速,导致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冒进的态势.城镇化的冒进带来以下危害: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与耕地减少;引发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致使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因此,我国城镇化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和产业发展及就业岗位增加相适应;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突破基于经济理性城镇化的局限性;城镇化发展要实现三个统一,即必须注重表征和内涵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正式进入了"深度城镇化"阶段,未来五至十年是我国城镇化能否避开先行国家城市化弯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阶段,也是治理前一阶段"广度、速度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病"最有效的时期。着眼于使我国城镇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的若干"新常态"下深度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早在1993年12月4日就推出《乡村建设城镇化》构思。2007年,在张荣寰的《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一文中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央政府更加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一、城镇化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业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维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一些矛盾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因为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青 《河北企业》2014,(2):47-47
<正>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新四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随着国家对城镇化的关注度迅速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跨越式"推动城镇化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须解决,如果盲目推进,将会把我国城镇化乃至现代化事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日益明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于开创"农村转变城市"的新路径,形成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城市群为载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尽管城镇化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需要理性看待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能过分夸大城镇化对拉动经济所起的作用。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能脱离市场选择的原则,应当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高峰 《上海房地》2014,(4):20-21
当今中国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让每一位共和国公民都能均等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现代生活.而不仅仅是提高城镇化人口的比重,不是要造更多的城镇.也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否则所谓的城镇化只能是一场新的造城运动.必然会出现一大批空城、鬼城。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好"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三大问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地地是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对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极为重要。从各国经验来看,土地管理制度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制度安排。从我国实践来看,解决好"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三大问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三大问题都与土地管理直接关联。人地失调是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  相似文献   

20.
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质量既是切实解决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冒进粗放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长远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存在互促互动的关联机制: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又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依据两者互动机制,并针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城镇化质量相互影响中的"双粗放"、"双缺失"、"双错位"、"双低效"等突出问题,作者提出实现其互动并进的路径选择:加快产业转型,推进城镇化质量整体提升;强化产城融合,推进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形成新型城镇化格局;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