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性别角度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本文从性别差异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认真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女权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社会性别理论,成为了现今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视阈,这自然也包括上世纪中才兴起的人力资源理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而女大学生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半边天"。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比较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此情形下尤显突出。研究该问题应当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充分认识女大学生这类特殊人力资源的特性,这才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不断增长,女大学生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高。但是与此不相称的是,在就业市场上,男大学生受青睐,女大学生受轻视。因此,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从事于脑力劳动的的信息行业来说,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突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政府、高校、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张亚强  梁彦红 《价值工程》2012,31(33):231-232
为把握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和社会排挤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我们对某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过程中确实存在女生比男生更难就业,女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性别歧视和社会排挤。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与学校应采用积极的改进措施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和减少社会排挤。  相似文献   

5.
近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那些本就是弱势群体的理工科女大学生来说,毕业无疑就是"失业"。这一现象将会给理工科女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针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娜  张军毅 《河北企业》2013,(7):103-104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培养路径问题,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50.98%的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在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比较严重,这可以看出,除了能力与学历外,女大学生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多的挑战。建议:在社会方面,完善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并且摒除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方面的沉疴观念。在企业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在个人方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高校应该改善并且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80后”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占据了目前高校在读学生的绝大部分。“急婚现象”是在“80后”女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婚恋倾向,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对女大学生婚恋观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特殊现象入手,对“急婚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若干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勇财 《中国就业》2023,(11):41-43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绍兴高校数量众多,在性别构成上女大学生的比例正在提升,年龄构成上以00后成为主流。女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要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地探讨。本文将着眼点进行转换,将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置于社会学的视野中进行探讨,把0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的提升放在社会资本累积的视野中进行考察,从信任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以及网络社会资本角度提出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性别角色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性别文化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变分配安置政策,实行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开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引起社会的关注。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指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班或同届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一般劳动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总结与归纳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供求状况,分析出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讨论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就业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呈现。其中,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征、社会观念等因素,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逐步体现。这不仅不符合《宪法》关于公民平等权的规定,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本文通过透析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性别歧视的种种现象,深刻总结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引起公众对于此问题的注意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难就业现象已被社会关注。本文以广西某高校为例,详细分析了西部地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最后从提高就业新认识,树立创业新理念、塑造就业新形象三个维度论述了有效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其就业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女大学生就业劣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而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因为从这一综合指标可以看出社会对女性的态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女性自身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据调查:65.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  相似文献   

15.
冯雨  胡瑞柱 《价值工程》2015,(22):165-168
"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女大学生做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别的歧视。本文在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六所大学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针对该现状做出了多方面视角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相对来说,女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应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女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全面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国家、高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那些本就是弱势群体的理工科女大学生来说,毕业无疑就是“失业”。这一现象将会给理工科女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针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诚取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种种不诚信的现象,这种现象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令我们担忧的是,这些不诚信现象已经在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大学校园里出现,就业诚信问题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方面。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的诚信问题出发,从社会、学校、毕业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用人单位、女大学生自身等原因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