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企业—请步出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  相似文献   

2.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步出误区,实乃当务之急。误区之一:把通过ISO质量保证标准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现时,大家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产生误区的原因,是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若干误区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WTO正在向我们走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烈的感受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竞争的核心,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达到国际标准的标志,而且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得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部分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质量认证的误区。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误区之一,把通过ISO质量保证标准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现时,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XX.产品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其实,这是一个误…  相似文献   

4.
《巴蜀质量跟踪》2003,(20):40-41
为了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我国开始施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2003年8月1日起,和消费者安全密切相关的19类132种产品必须迈过“3C”认证这道门槛。未通过“3C”认证的产品将禁止进入市场。四川质监系统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关于“3C”认证的部署,本着对人民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3C”认证工作,宣传到位,措施有力、认真负责、不留死角.使我省“3C”认证工作得到顺利地实施。从8月1日各地质监部门检查的结果来看.我省“3C”认证工作还是喜中有忧.存在着有些企业和商场对“3C”认证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用假冒“3C”标志的情况。对此,我省各级质监部门决定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排除干扰,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坚决将“3C”认证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存在“产后认证”的通病和误区。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常是在拿到订单、签了合同甚至到交货时,才会去做相关认证。不少企业还会因认证费用较高而不愿进行全程认证,其实若将这项费用分摊到每个产品,则只会占到单位成本的1‰-3‰,最多不会超过10‰。  相似文献   

6.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如今,“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误区。误区之一:通过ISO质量保证标准认证就是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产品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一提法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国际标准与国际质量认证混为一谈。ISO9000质量保证标准的正确名称分别是:ISO9001质量体系设…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购买时,首先,要看是否有“泰尔”的认证标志,其次,看是否有USB接口插头;另外,一定要选择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些通过认证的企业存在这样一个“神话”误区——获得证书就可以高枕无忧地获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红地毯”、“金钥匙”。 确切地说,认证后的企业通常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是质量认证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如我国去年对270家产品认证获证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获证后订货或销售额明显增加的占72.7%,其中60%的企业扩  相似文献   

9.
购买优质产品是每个消费者的梦想,但消费者往往很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走入“优质产品”的误区。其中最常见的误区有:  相似文献   

10.
近来,关于食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吃什么保险?喝什么安全?成为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中饮标(北京)安全饮品认证中心”将对饮品企业的产品进行安全认证。通过科学检测和严格把关,为消费者提供带有“安全饮品”标志的放心饮品。据了解,饮料企业在实行产品认证后,都带有特定的认证标志,这就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质量信息,即带有认证标志的商品是经过公正的第三方机构———认证机构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证明其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和特性;同时,生产带有认证标志产品的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开展ISO9000认证的现状,指出了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讨论了认证的发展趋势。文章强调指出:认证工作应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是否开展认证必须以是否有效益为转移。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7日,首批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北京获得金太阳认证证书。今后,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桑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将在其获证产品上加贴“金太阳”认证标志。消费者今后可以凭。金太阳。认证标志放心选购和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该认证项目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其认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福州市开展认证业务的有“CQC”、“方圆”、“东南”、“中质协”等20多家认证机构,已经在福建省质监局备案的认证咨询机构8家(全省共11家),已获各类自愿性认证证书的企业1000多家(拥有1574张有效的认证证书),有198家企业的产品纳入强制性认证管理(涉及低压电器、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电线电缆、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修订后,新增加了关于“证书变更”的规定,使认证证书变更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从《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上升到部门规章层级。从企业的角度讲,新增的“证书变更”的规定,使得部分行为从原来的“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经营活动中使用”的性质变化为“未申请认证证书变更”。《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通过设定相应的处罚条款,明确了两者在处罚上的区别。本文试从三起案例分析“未申请认证证书变更”的涵义,以期引起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质量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这股“认证热”中,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1认证机构违规操作的问题应当说,目前出现的“认证热”,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与认证机构积极开发市场不无关系。我国的认证机构过多,竞争相当激烈,在开发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认证机构本身的“官方”或“半官方”身份,有逼迫企业之嫌;认证机构与咨询机构存在的或明或暗的“母子”关系,使…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占领市场,占领市场的关键在于享有信誉,享有信誉的关键在于拥有公认的产品质量,而实现公认的显效方式是取得科学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又纷纷把目光投向质量认证,想早日获得一张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一、质量认证的特点和作用 质量认证相比评奖评优等,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公正性、科学性和国际通用性等方面,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有着质的区别。就公正性而言,质量认证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统一的制度和制定总体规划,既不  相似文献   

17.
如今,"质量体系认证"已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在认识和理解上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走出误区,实乃当务之急. 误区1把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获得了认证证书,说明企业在贯彻IS0 9000系列标准中已经达到了自身质量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及格分”标准,如何提高一纸认证证书的含金量?保证这张证书在市场的良好声誉,是企业永续探讨的课题。当然,要想提高一纸证书的含金量,需要每个环节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同时,各方要把好关且要相互监督,以便提高认证证书的含金量,使认证工作本身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确保获得认证证书的企业都会得到较大的收益。2 采取的措施2.1认证机构应严把证书质量关 认证证书是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抓好企业摸查和执法准备等工作,促进3C认证工作在我省顺利开展。”4月8日,省局召开3C认证工作会议,省局赖天生局长在会上提出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宣贯ISO9000系列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活动正全面推广。认证企业单位每年成倍增加,一项经济领域的革命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如何把这项活动搞得更好,使认证活动真正持续有效,其关系举足轻重,人们正密切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人喜欢搞“短期行为”,把认证或为了一种“广告效应”,或为了拿到一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其实只是一张“护照”,还须拿自己的产品质量去“签证”)务虚不务实,突击认证,损害了认证证书的含金量。还有的把认证看作是缓解目前企业困境的急救药方,搞运动式认证,结果企业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