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城市综合管廊的优势、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总结了现有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对我国综合管廊PPP模式的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提出PPP模式是推进我国管廊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20):59-60
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消除了传统直埋敷设市政管线的弊端,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科技化和集约化。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过程中所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障碍。随后分析PPP模式是否有利于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最终得出PPP模式能够解决或减少我国在综合管廊建设中遇到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莫细喜  陈维 《价值工程》2021,40(31):43-45
地下综合管廊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远远高于传统的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利用PPP模式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社会资本方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文章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谭春晓 《价值工程》2015,(10):311-312
综合管廊将各类公用管线集约化地敷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并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的实际,提出我国建设综合管廊的制约瓶颈和各方的争议焦点,并结合实例,探讨分析了BOT和PPP模式在共同沟投融资模式中的可行性,同时提出立法的必要性,相信随着各项体系的不断完善,综合管廊必将会在我国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7):43-46
本文针对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决策的特点,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综合管廊项目采用PPP模式的优势,分析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及实物期权方法的优势,明确了实物期权方法在综合管廊PPP项目中的适用性,并构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且以综合管廊PPP项目为例,验证其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不确定环境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丰富和深化了实物期权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28):74-75
分析了我国综合管廊在建设决策、投资模式和费用分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综合管廊投资模式,提出了投资政策及其关键参数。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给出了综合管廊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分摊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10):27-30
随着PPP模式在我国提供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应当有科学的可量化的依据来判断该模式是否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简称VFM),文章结合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特点,构建专门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VFM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将新构建的VFM定量评价模型应用于北京中关村地下综合管廊具体环境中,验证了构建VFM定量评价模型的运用性及可行性,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可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项目近些年在我国应用广泛,随着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政策不断完善,社会资本优势持续助力促使物有所值评价成为PPP模式中聚集的焦点。文章主要对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特点,通过对浙江省T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应用的PSC评价法中PPP值和PSC值进行详细分析,建立PPP模式下物有所值定量评价模型。最后对物有所值定量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改善,为我国物有所值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综合管廊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直埋管线方式,减轻市政管网所承受的压力.由于城市综合管廊行业普遍存在投入巨大、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缺陷,行业深化改革,走市场化道路,采用PPP模式成为必然.本文着重研究了PPP模式下金沙县综合管廊收费模式,为今后城市综合管廊项目收费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10):71-73
本研究在PPP项目调价机制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价格调整原则、触发条件、调整周期、调整方式、调整流程共五部分的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机制,并结合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特性就该五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本文以西部某地区地下综合管廊调价机制为例进行了应用举例,说明了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机制的内容和应当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