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阵地,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乡社区提出了更多新的治理要求。本文根据社区治理现状,结合党的最新指示精神,分析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居民村民等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转变职能、放权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应及时跟进、承接政府转移的基层治理职能,居民村民应广泛参与、增强社区自治活力,并对应急管理和社区党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定位——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必须彼此交换资源、合作互动、持续协调才能顺利实现各自目标.目前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滞缓和主导性强势行为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正确定位,摆脱自身社会管理的重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发展社区自治组织,使之有能力以主体姿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会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面临着三方面困境:治理结构单一,权责边界不清;治理主体分散,行动协调困难;治理理念异化,市场机制扩张。城市社区冲突的治理涉及基层政府、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个主体,在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发挥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但因其主体地位不同,利益关联程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社区冲突的反应和行动不一,仅依靠单一主体无法实现“善治”。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引导和调解功能、完善公共空间的合作供给策略、提升民主协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认同、提高社区主体对话协商参与度等优化路径,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的社区治理已呈现出主体、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趋势,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理念下,回应随之而来的社区治理主体的诉求、行动和资源分散问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欠缺、自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极为迫切。D社区T号院对党建引领下社区多元合作的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其呈现出基层党组织统筹资源、引领内核,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明确定位并共同合作参与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格局,这种元治理者统筹多方、多方主体力量平衡的治理机制,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实践。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转移",社区无疑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阵地,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效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日益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社区治理进程加快,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智能化建设成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方式。我国也积极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应当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发挥多主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社区资源的供给者.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也正逐渐成长起来,并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非营利组织在促进政府、 社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关键的是非营利组织要在社区治理中不断加强管理的能力和创新力,将社区内外的资源合理利用,制定社区发展的方针策略,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社区治理活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面对城市社区生活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来检视城市社区的治理机制。从业主组织治理到业主的冲突再到多元协商社区治理,在社区互构域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互构共变,形成了一个新的相互适应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并不是单向度的线性链条,而是多主体多层次反复协调与整合,不断建塑与型构的过程。"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通过面对面协商,增进共识,消除分歧,合作互动,共同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建立在社区公共利益与社区认同基础上的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社区治理要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关键性因素就是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参与网络,使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经过重复的博弈而建立的合作与互惠关系,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社区治理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采用政策文本计量方法分析我国社区治理政策,提出政策工具分析的三维研究框架,对我国国家层面的111份社区治理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区治理经过了四个阶段,面临着强制性工具使用过度、“重应对,轻规划”、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策目标模糊等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建议国家创制并积极使用社区治理的混合型、自愿型政策工具,化碎片化的应对性治理为整体化治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提高政策目标的明确性。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体制是社区治理元问题。结合治理理论提出社区治理体制概念,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出发,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升园社区调查,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社区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其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存在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严重、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滞后城镇化、社区共用部位产权遭侵犯、物业服务企业定性错位、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和业主委员会建设难等突出体制性问题,这给社区治理带来制度创新层面的新考验。为此,全面深化社区改革,加快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是破解社区治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德炳  狄正莹  边文 《价值工程》2021,40(35):107-109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施工共用7台缆机,但因缆机电气室降温系统规划布置不完善,易造成缆机电气室内温度高而导致电器模块、机构故障,影响缆机运行,为优化缆机电气室降温系统,通过对缆机电气室及ABB柜顶部增设散热装置,外墙增加隔热反光板,空调外机移位,并采用智能降温系统控制等方法,使缆机电气室内高温得到解决,降低因温度过高造成电器元件故障,保证缆机安全、平稳运作,节省设备维修成本,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6):25-26
新时期下,进入到纪念馆进行参观的人员的素质和需求等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基于这一现状所需的前提下,强化对新时期纪念馆讲解员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其管理思路进行探析,并提出适当的改进策略对于实际工作的创新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扩大和培育国内需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我国国内市场平稳发展,消费者信心明显增强,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市场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7):155-158
孟家窑村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南部,毗邻矾山磷矿。该磷矿西部采矿区位于孟家窑村北,距地表约400米。村北农田多次出现地面沉降,严重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磷矿的安全部门已经对矿区内部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但位于孟家窑村北的外部地表区域,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剧烈,一直没有探索到适合的监测手段。本文将探索一种新型的地表沉降监测技术——D-In SAR技术,研究并讨论该技术监测的可行性,为该地区的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依据和立项参考,同时也为孟家窑村民和矿区工人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22):242-243
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城镇化的程度较之前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也越来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集结地。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些矛盾也随之而来,住房困难、出行不便、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智慧城市的模式可以为城市发展的更好提供动力以及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智慧城市自从2008年提出后,席卷各个国家。对中国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以及各国的国情不同,智慧城市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矛盾。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新英  方媛媛 《价值工程》2014,(30):258-259
针对省级示范教学中心建设的内容和实践教学,通过总结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馆资源和教学资源,对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对省级示范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宏萍 《价值工程》2005,24(1):126-128
近几年,企业并购在中国不断呈现。MBO作为一种企业并购中的融资安排倍受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MBO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目前MBO在中国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信用制度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形成与“两型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金融环境,为推动武汉城市圈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9.
Changing trends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rk force dictate increas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by employees and expanded use of self-management practices. Nevertheless, organizations also feel the need to maintain external control. We propose a progressive view of accountability theory which can resolve the dilemma of how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coexist. Success of accountability forces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al (party to whom one is accountable) and the agent (employee). The agent’s felt responsibility is enhanced to the extent that accountability leads to the structuring of expectations, the ag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ask or activity as significant, and the agent’s perception of control over the situation. Propositions that may be used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throughout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20.
Quality & Quantity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ssue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companies in railway transport in Pol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