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舞蹈作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舞蹈的表现力、感染力,则是来自舞蹈内在情感的动力,如果没有内在情感的表现,任何舞蹈都是将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身体只是舞蹈的物质载体,心理却是使舞蹈有意味的形式,舞蹈是高于生活与现实一定心理距离的有意位的形式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浅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嘉 《活力》2010,(4):107-107
舞蹈被称为“艺术之母”.因为在古代.舞蹈是与音乐、诗歌三者融为一体的。也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还有人说。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更有人说。舞蹈是“时空的艺术”.依我看都有道理,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如果综合起来,舞蹈的全面定义应当是:“艺术的一种,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在本质,在于深入挖掘舞蹈的主题,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与内在矛盾的冲突。如果只凭演员自己优越的外部条件而却忽略了表现人的强烈情感的内在生命力冲动的本质力量,当然就产生不了撼动心灵的艺术效果。表演意识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其表演范畴的能动反映。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既展示着演员对其表演范畴的认识水平,又作用于演员对客观表演的再认识。舞蹈演员表演意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丰富的想像力;能够准确地表达感情;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行为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如果舞蹈缺少情感,就称不上是一门艺术;如果舞蹈缺少情感,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优秀的舞蹈作品,往往是情感表现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的产物,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才能充分展示舞蹈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白海燕 《活力》2010,(4):189-189
朝鲜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白山养育了朝鲜族儿女.赋予了朝鲜族儿女勤劳淳朴、含蓄真诚的性格。他们的民俗与情感充分地反映在朝鲜族的舞蹈意识中.并形成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俗话说:“观其舞,知其德。”从朝鲜族舞蹈的民俗性格意识中,可以看出朝鲜族人民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与特有的审美情趣等。实践证明,艺术水平越高的舞蹈.与劳动的关系越是模糊.舞蹈中所积淀的文化因素越隐晦。朝鲜民间舞蹈的潇洒、诙谐、典雅、飘逸的风韵.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与形式,具有多方面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舞蹈不单纯是一门肢体艺术,它更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他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表达,更是在发挥想象力表达情感的过程。缺乏想象力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生命力的。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与想象力的关系以及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进而对如何培养想象力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建立在传统舞蹈基础上的,中国舞蹈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及历代保存、遗留下来的宫廷舞、民间戏曲,为中国舞蹈文化积累了无穷的宝藏,挖掘并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开发、研究。根据时代精神和现代人审美心理自觉或无意识的创新,以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同时,中国舞蹈的美,原因之一是包含并体现了情感世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  相似文献   

8.
邢奎 《活力》2007,(8):150-150
因为舞蹈是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音乐修养、文化修养和情感修养。 一、舞蹈演员的音乐修养 1.要理解音乐的内涵。音乐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丰富人们的情感境界。然而,有的演员不重视音乐,对音乐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把音乐看做是单纯的节拍工具,仅仅是为舞蹈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一种集人体动作、音乐、舞台、色彩以及服饰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依靠舞蹈演员自身动作来塑造舞蹈中所要变现的艺术形象,将舞蹈及其舞蹈演员的思想、情感呈现出来,从而在感动自我的前提下,感动受众,达到吸引更多观众的目的。但是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部分舞蹈演员动作过于呆板,表情过于生硬,不能向观众传达出舞蹈的思想与情感,使得舞蹈表现仅仅存在形式表现,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感觉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大学生舞蹈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喜宁 《民营科技》2009,(12):86-86
舞蹈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与舞蹈基本擞能,及综合的舞蹈创编能力。舞蹈训练是美的训练。它既能塑造学生外形美,也能塑造学生的内在美。所以,它是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动作美以及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自信心的一种特殊训练。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普通高校开设形体舞蹈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丽艳 《活力》2010,(6):74-74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它具有自己特殊的属性与本性。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指的是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动作为物质材料。也有人说:“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指的是以人物的情感或演员的情感为动力。大多数人都说:“舞蹈是艺术之母。”指的是从远古时期最先产生的舞蹈即与音乐、诗歌三者融为一体起,知道当今舞蹈仍与音乐、诗歌密切相关。这些话显然都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魏刚 《价值工程》2011,30(16):293-293
文章通过赏析舞蹈作品《书韵》和《书痴》,发现编导在舞蹈的动作元素方面巧妙的结合了传统的书法形态和文字笔画特点,借书法的形态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人物与书法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3.
做生意,搞销售,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注意采用顾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情意绵绵中推销你的商品,使顾客“心悦诚服”.“俯首贴耳”,从而情有独钟、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14.
王彧 《活力》2010,(21):148-149
舞蹈编创实践中,我们在突显舞蹈本体的基础上。可以借助道具来为舞蹈作品服务。道具的恰当运用,有利于延展舞者的身体、丰富舞者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完成艺术的创造。舞蹈构图会因道具的运用而富有立体感、层次感,体性,赋予舞蹈艺术语言的形象性,从而营造出完美的舞蹈意境。象征和隐喻是编导在舞蹈道具的运用中赋予道具生命力的手段,隐含了编导所要表达的寓意,帮助编导完成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是表现了舞蹈灵魂的最高境界。道具的有效运用,还能在作品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道具承接转换的功能,使两个舞段婉转地连结在—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得出道具具有延展舞者身体,丰富舞蹈语汇,赋予意境想象,抒发内心情感,使舞蹈结构和谐统一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蕾 《活力》2014,(6):85-85
舞蹈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爱情、生与死无一处没有舞蹈文化的足迹,经历了无数代人的创造、继承、发展、演进,舞蹈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着人们拥有的潜在的历史精神能力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杨慧翔 《活力》2009,(8):94-94
作为肢体语言的现代舞蹈艺术。是一种依赖富有节奏韵律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思想、情感、观念的艺术。它贴近生活,丰富多彩,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尤其是寓教于乐.富有童趣的少儿舞蹈,更以其生动的形象、多彩的舞姿、神采飞扬的精神风貌,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在审美的意境中畅游,在舞蹈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体魄,提升素养。为此,舞蹈艺术有着它无法取代的独特的美育功能。这一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美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叶 《民营科技》2011,(11):120-120
舞蹈关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的美的一种主观的反应,它也是舞蹈关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的中介。舞蹈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和舞蹈创作的基础,如果一个舞蹈作品不能使人们感到美,那么这个作品就不会被人们所喜爱。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关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强化舞蹈美感训练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怨》出自《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作者冼星海将女主人公悲痛的情感赋予了流畅而凝重的音乐,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到了高度的艺术的统一,通过对作品的探究,了解《黄河怨》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并将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自身的实际演唱经验相结合,从作品的伴奏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细致入微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舞蹈不仅仅是艺术,表达内心情感,也兼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强身健体的作用。本文对舞蹈的作用机制和对身体治疗的应用出发,探讨舞蹈如何治疗和预防人们的身体和心里疾病。  相似文献   

20.
戚颖 《价值工程》2012,31(10):233
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素质,增强学生的智力,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舞蹈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和途径。文章从舞蹈教育入手,分析了舞蹈教育在高校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