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河北农民素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调研工的基础上,对河北农民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提高河北农民素质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理论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民创业的制度环境、创业意愿、创业融资、创业培训等展开研究,为指导农民创业实践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民创业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农民创业的逻辑起点,以农民缺乏创业意识为前提;相关研究和政策分析过于笼统,且缺乏统筹规划;以做大做强和精英创业来误导农民大众创业;在农民创业培训和政策宣传方面,空谈的多,实际支持的少。所以,在下一步的农民创业理论研究中,必须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对农民群体创业、组织创新和公共支撑体系建设加以重视;对农民创业过程和绩效与一般创业相比较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展开深入研究;对农民创业进行动态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党和政府多年来对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力度与实践力度,使我国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日益好转,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所以仍旧存在一些现状有待重视与解决。本文对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对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中的现状难点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河北省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收入状况、子女个数、养老方式、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变量对农民的参保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文化程度、农民能够承受的保费数额、投保费对农民的负担等变量对农民的参保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一)农民自身障碍 1.乡土意识浓厚。在乡土社会中,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根基、手段;乡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场所。因此,以耕地为生的农民对土地形成了浓厚的依赖意识,种地造成了农民的安土重迁,延缓了农民市民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曾刚 《价值工程》2011,30(10):247-24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陕西省洛南县农民体育发展现状,从社会生活状况、农民体育参加的人数、农民了解程度、开展的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大力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多举办各乡镇的体育比赛,带动农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作为一个拥有65656万农村人口,26594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农业生产要素中包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了农民对其的需求。因此,分析农民的风险偏好和农业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农民的收入为切入点,在假设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和风险偏好为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收入和风险偏好的关系,进而分析农户的风险偏好对于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需求的影响;指出农民的收入大小与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关系,政府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加大农民对农业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北省39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影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因素及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教育培训参与率低、培训时间短且缺乏连续性,培训渠道及培训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培训供给不足、内容供求错位、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因素制约了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更倾向于接受短期的、与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段少文 《河北企业》2014,(10):55-56
<正>国内理论界一直对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农民合作能力存有争论,有些学者如曹锦清等认为我国农民善分不善合,而其他学者如徐勇等则认为我国农民合作能力差不是先天注定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合作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实现对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农民合作能力的再认识。一、我国农民合作传统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打工对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技术上的成熟、观念上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农民自主创业的基础条件。同时打工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农民强烈的内在自主创业需求。政府的支持政策,则优化了创业环境,弱化了农民自主壁垒,它们共同造就了农民创业潮兴起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鉴于创业风险防范的明显滞后,容易导致农民"因创致贫"的状况,本文着重提出对农民创业力的测度、对农民创业模式及其发展瓶颈的剖析等应是今后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问题无论从历史或现实角度看,一直是沉重的话题。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是农村政繁官多、职能错位和越位、农民参与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不平等导致结果不平等、对农业长期取多子少,单家独户小农生产的潜力已基本挖掘殆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精官简政、转变职能、消除事实上对农民的歧视、实现农民参与过程的平等、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强农民的竞争力,跳出小农生产的局限,跳出农村,通过体制创新与农村城市化,最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比谁都更了解自己,农民比谁都对自己更负责任,农民比谁都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农民比谁都对自己、对后代更关心、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所有答案都分散蕴藏在草根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农民生活越来越好。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农村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市场由原来的生活必需品变成了以住宅、汽车等高档耐用品方面的需求。继国家出台大幅度降低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以后,农民交通通讯支出构成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农村车辆增多,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而农民对保险理赔的看法各不相同,绝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长远保障和保险投资意识。本文针对农民对汽车保险理赔的看法、农民对汽车保险理赔所存在的误区以及针对误区所进行的建议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旅游市场潜在性分析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3/5多,但是农民旅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两年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农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农民出游的特点及其原因和农民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为强烈、流转模式要求多样化、流转收益要求不断提高、对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要求逐步提高。影响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地区经济发展、农户对土地流转后就业状况变化预期、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非农收入所占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户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总人口数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变化预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则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和土地流入意愿同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需要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的资源配置平衡。总之,在宪法的框架内消除对农民的二等公民的扭曲认识,尊重和保障宪法赋予农民的平等权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失地问题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农民失地问题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民失地的原因农民失地过程主要是农用地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胜利,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涉及如何提升农民素质、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就业等问题提出的思路和对策对我国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邱莹 《科技与企业》2014,(2):213-213
移民安置工作是水利水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农民的安置更是工作的重点。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必须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确保农民有地可耕。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移民在安置的过程中土地权利往往受到损害。而且移民的到来对安置地区农民造成了威胁,使得安置地区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了影响,导致两者的土地矛盾冲突。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致力于对土地补偿的性质从新界定,采用多种移民安置方法,最大限度地协调移民和当地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