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主导产业演变及其原因研究:基于DPG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基于比例增长偏离方法,利用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详细分析了1992~2005年中国主导产业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现,1992~2005年经济发展主要从农业部门转向了工业部门,最重要的主导产业的演变特征是从重化工业向机械电子类产业转变,但不同阶段的次级主导产业也有所不同。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已成为主导产业发展与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结构以及国内消费对主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主导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国外学者的选择基准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基准,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范围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没有被纳入相应系统研究;各指标的内在联系讨论不足;同时,这些基准的测算过于简化。  相似文献   

3.
在厘清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城市新区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成都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空间进行分析,明确了新区的发展定位;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二维产业筛选模型,对新区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建议将休闲与观光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与服务、会展博览和与文化旅游等产业作为未来十年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产业低碳化发展对各地区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低碳资源大省和西部大开发主力军的四川省,如何选择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工业的基本特征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四川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资料,构建了一个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四川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提出四川省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目标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和源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为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导产业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在辨识主导产业内涵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徐州市经济统计数据,对徐州市主导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支撑徐州经济发展的各主导产业顺序.  相似文献   

7.
8.
徐巍 《企业导报》2009,(8):142-143
运用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为武汉市的第二产业工业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途径;贸易自由化会降低进口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和相对价格,促进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升级。基于此,本文利用细分关税数据、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将加工贸易作为控制组、一般贸易作为处理组,采用倍差法经验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结论发现:伴随关税下降,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整体增长,且一般贸易组增长速度远快于加工贸易组。同加工贸易相比,关税下降1%一般贸易进口中间品质量增长高出0.06%~3.74%。这一作用在持续进口企业中,在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化水平高、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上述结论通过了同趋势假设、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1.地区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我们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深深感到,在面向21世纪时,要进一步找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方向,必须跳出对国民经济的原有分类方法,把信息产业从原有各产业中分离出来,编制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以探索各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制造业贸易增长和产业效益关系进行分析时,把适用于较大样本的计量回归模型和适用于贫信息、小样本的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从不同的时间序列和时间节点展开研究,用以考察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与相关制造业产业效益的关系。其中对制造业整体的贸易与产业效益关系进行衡量时,运用6个计量模型对贸易与产业利润和生产率关系进行分析,此后就制造业中9个主要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相对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益与贸易的关联性要高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分析其技术进步对产业产值的贡献率,对引导建筑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原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生产前沿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相结合的手段,以我国十九个省市的建筑相关数据为样本,计算出我国1996-2003年建筑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其计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建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同时也表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波动具有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对佛山制造业进行技术结构区分,并从增长贡献能力、创新及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实证分析,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做出切实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