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应动态地核算长期借款赵国庆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将企业借款按期限划分为两类,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为长期借款,一年以下的为短期借款,并相应分别设立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企业对长期借款普遍采用静止核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长期借款偿还不足一年时要及时转作短期借款颜成耀一些企业会计对于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概念还很模糊,在按新制度进行新旧帐目转换时,仍然按原借款契约中规定的用途未确定借款类别,也就是不管承担经济义务的长短,将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定为长期借款,将用于流动资...  相似文献   

3.
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借款利息的处理,一是资本化,二是计入当期损益。借款利息核算所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包括“长期待摊费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其中,“预提费用”核算的利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应付短期债券利息以及预提的其他借款利息;“长期借款”核算的利息是企业借入的期限1年以上的各项长期借款利息;“应付债券”核算的利息是企业应付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利息,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付借款利息分别在上…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借款偿还不足一年时要及时转作短期借款》的看法崔荣本本刊94年第7期,刊载颜成耀的《长期借款偿还不足一年时要及时转作短期借款”一文(以下简称颜文),不符合新会计制度帐务处理的办法。首先,违背财政部《会计人员二作规则》中,对“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  相似文献   

5.
一、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 关于借款利息的处理,新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很大差异。原会计准则将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记入“预提费用”科目,将预提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长期借款”科目。现行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设置了“应付利息”科目用于核算借款利息费用。然而《初级会计实务》(2007)教材中文字表述与实例处理存在矛盾,给应试者带来困惑,必须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6.
郑长峰 《会计之友》2012,(10):117-120
文章以2007—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盈余/应计计量模型,考察了产权关系、债务期限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随着短期借款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与长期借款比例无关;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随着短期借款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与长期借款无关;非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随着短期借款比例和长期借款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关于借款利息的处理,新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很大差异。原会计准则将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记入"预提费用"科目,将预提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长期借款"科目。现行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设置了"应付利息"科目用于核算借款利息费用。然而《初级会计实务》(2007)教材中文字表述与实例处理存在矛盾,给应试者带来困惑,必须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8.
企业借入的资金为企业的负债。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对流动负债审计时(以工业企业为例)应注意下列会计科目内容的审查:  短期借款(1)企业借入款项的期限是否在一年以内,如果是一年以上的借期,应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2)企业的各种短期借款,是否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是否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是否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3)本科目是否按债权人设置明细帐,并按借款科类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票据(1)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电力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8年度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债务借款水平与投资支出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债务可以发挥对电力上市公司投资支出的约束作用,长期债务的约束效果优于短期债务,银行借款的约束效果优于商业信用,长期借款的约束效果优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投资支出间负相关性,借新债还旧债现象导致短期借款无法发挥对投资支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4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盈余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信息质量与长期借款显著负相关,与短期借款关系不显著,与商业信用显著正相关,短期借款对盈余信息的需求较弱,商业信用供应方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能够识别债务人的盈余信息质量;货币政策紧缩会加剧盈余信息质量与长期借款的负相关性,并增强盈余信息质量与商业信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指出,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长期借款一般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对外投资以及保持企业长期的经营能力等方面。“长期借款”科目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长期借款的利息支付方式一般有分次付息与到期一次付息两种,本文分别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3年数据,从负债治理视角探究负债融资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负债融资水平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但不是所有负债都可以有效约束过度投资;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负债治理作用显著,长期借款不具有负债治理作用,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对投资的资金支持功能;非国有控股公司短期借款的治理作用更显著,国有控股公司长期借款的投资支持功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负债融资对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负债与投资过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投资不足呈负相关关系。在进一步考察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影响效应时发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仍与投资过度正相关,与投资不足负相关,这说明在我国负债能够对企业起到促进投资过度、抑制投资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能否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银行授信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以2002—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现象做出实证检验,并且纳入市场化因素,探讨市场化对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所有制歧视”主要体现在长期借款上,民营企业通过获取更多的短期借款弥补借款不足。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歧视现象有所减弱。此外,市场化进程对国有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大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5.
第七、合并资产负债表项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合并损益表项目“财务费用”审计。财政部1992年8月3日印发的《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 :“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借款 ,应当逐步实行统借统还。核心企业按照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划 ,统一向银行申请的重大基建、技改项目借款 ,可以由核心企业统一归还 ,但还本付息的资金由用款单位支付 ;如果还本付息的资金由核心企业支付 ,应当相应作为核心企业对紧密层企业的投资入股。”这一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筹措资金功…  相似文献   

16.
一、"长期借款"账户的设置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企业进行长期借款的核算需要设置"长期借款"科目和"应付利息"科目。其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本刊2016年第13期)三、负债项目涉及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确认的差异辨析(一)涉及借款项目的差异辨析借款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向银行借入的款项,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1.借入与偿还款项。政府会计主体借入款项,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应确认为一项负债;而只有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确认为债务收入。政府会计改革之后,财务会计仍将借入款项确认为负债,而预算会计  相似文献   

18.
怎样核算长期借款韩卫涛企业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入的借款偿还期在一年以上者属于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折合差额,除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固定资产尚未支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费用等)应计入有...  相似文献   

19.
二、“拨改贷”本息转增资本财政部财会字[1996]6号文件规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为国家资本的会计处理,其中有关企业的部分规定,凡经批准将拨改贷本息转为国家资本的企业:(一)本入账的利息应补记入账,借记“财务费用”(当年应负担部分)、“递延资产”(应补记以前年度部分)、“在建工程”(企业自营工程尚未完工的)等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拨改贷借款”科目。(二)因拨改贷逾期来还应予罚息的,按应计罚息,借记“营业外支出──罚款支出”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拨改贷借款”科目。(三)报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后,企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执行一年多了,其中借款费用核算还不够规范。由于借款费用核算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和期末资产状况。笔者针对一些实际情况想对此做些探讨。一、借款的费用1.辅助费用,是筹资发生的银行手续费等。2.利息,按借款合同利率计算。如果是溢(折)价发行的债券,利息还应加折价摊销(减溢价摊销)。3.外币借款汇兑差额,企业借入外币在“长期借款”账户要记载折合人民币数额,这需用期末汇率折算。由于汇率变化,期末应调整余额。二、固定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是借款费用核算的核心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