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让人们发现共性,自然灾难如此,商业灾难也是如此。 南亚大海啸,让亚洲人突然觉得,原来我们相互的距离这么近,非常巧合,在海啸发生前后的近一个月里,《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先后往返于新加坡、韩国采访,大家发现,原来亚洲的商业联系是那么紧,大家彼此的商业伦理是那么相似,就连商业灾难及应对方式也那么相通。  相似文献   

2.
《东方企业家》2008,(6):16-16
我们是商业媒体,但我们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是人的悲喜、生命与价值。 当巨大的灾难突如其来,我们向商业世界大声呼吁更多的爱心与关怀; 也在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团队,赶赴四川灾区的第一线,为我们的读者呈现真实而独特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李飞 《活力》2014,(12):96-96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舆论监督报道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媒体监督是不可或缺的。而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成为被告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有些媒体为了避免吃官司,更好的保护媒体自身的安全,经常对一些稿件进行模糊处理,采取被批评对象隐身化,真名采用化名。看起来安全保险,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和媒体的公信力,同时也不是媒体自身保护的最佳方法,为此,媒体必须学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以及采访事件方面的相关知识,使监督的稿件报道的更加客观、准确,才是舆论监督报道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杜贵波 《活力》2014,(19):18-18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将自身置于风险社会中,风险社会媒体功能也较常态社会有所丰富和增加。但事实上,风险社会中媒体功能的发挥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媒体对风险社会的认知程度、对危机和灾难的报道能力、是否有正确的新闻观、获取新闻的途径是否畅通等,均会对危机或灾难发生时媒体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新星 《活力》2012,(14):80-80
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频发,“达维”台风袭击辽宁山东,暴雨冲毁铁路、农田、房屋,使得铁路客运中断,数万旅客滞留,农民流离失所。“7·21”北京暴雨夺去多人性命。作为灾难性事件载体的灾难新闻,其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因此。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体现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善良与坚强等人性的光辉,彰显人间大爱,从而“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相似文献   

6.
马春艳 《活力》2012,(10):160-160
一、三贴近,让正面宣传更可看 随着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各种时政活动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从事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时刻要以传播效果作为衡量采访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在采访中必须做到:在贴近中改进时政报道,在贴近中强化主流舆论,在贴近中推动政策落实,在贴近中拓展新闻视角,在这样条件下采写出来的新闻更具有引导性。比如,伊春电视台在对伊春市委全会进行报迫时,就特别注重了对全会精神的事先研究,  相似文献   

7.
于海江 《活力》2013,(4):177-177
每年的两会,是全国乃至全球各大媒体会聚中国首都密集度最高的时刻之一,各家媒体都会派出最有实力的记者来到北京采访,将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感受传递到世界各地。随着每年两会一次次的召开,各家媒体的报道方式均也渐成模式。但很多媒体同仁常感新闻报道创新难,政治报道、会议报道创新尤难。  相似文献   

8.
文字记者在采访同时完成拍摄工作,这一现象已不是个案。多数情况是为弥补专职摄影记者不在现场、数量不够、采访名额有限等缺憾,当然还有媒体控制成本的需求等原因。文字记者的摄影报道也从丰富个人素质方面对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发生时,很多国内外媒体都想起了一个地方——都江堰,这项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在这次地震中未受损伤,而它的建立恰恰是中国与灾难抗争的典型写照。中国从古至今不断经受灾难洗礼。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了中国人的智慧,也造就了中国人坚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王建宇  赵振东 《活力》2013,(12):111-111
所谓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认识不一.采取的手段不同,产生的结果也迥异.尤其是地方媒体面临的这方面问题更多。所以,强化对地方媒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的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刘明 《活力》2010,(10):212-212
客观报道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而平衡报道则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平衡报道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媒体要在报道对象、报道的言论立场等各方面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平衡性,而这也是避免新闻侵权官司。保护记者合法采访权益的有效办法。正确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运用平衡报道原则也是新闻媒体完善“自我防卫机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孙爱迪 《活力》2014,(6):99-99
有位新闻界前辈说过,记者要有这样的本事,虽然是第一次和采访对象见面,但要让人感觉是遇到了老朋友,愿意同你讲心里话,敢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作为一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报道方向,平民化报道是编辑记者都应积极贯彻的,但平民化报道也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努力避免煽情、琐碎等以平民化为幌子的过度平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吴天飞 《活力》2013,(10):49-49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采访方式。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级媒体.隐性采访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同时也是受众最需求的。从市场争夺和媒体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处理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爱军  陈俊菲 《活力》2012,(9):58-58
2010年,省委宣传部组织《黑龙江日报》、《东北网》、《北大荒日报》等省直9家媒体,开展“振兴龙江绿色大豆产业”主题深度报道。由于报道在同一时间、同一主题、同一采访对象的前提下进行,因此,通过对比和分析,更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不同媒体处理深度报道结构的不同风格。深度报道的定义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有学者曾这样比喻: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8,(13)
他曾一直被人称为"钻石王老五",和李湘的缘来缘散也让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他在这场灾难面前的慈善行动,改变了无数人对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何晓艺 《活力》2012,(2):119-119
现场报道由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常常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之中。电视媒体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巧妙设置采访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处理回答来提高电视现场报道的水平,提升新闻事件报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一片喝彩声中圆满落幕,让中国人过足了在家门口观看奥运赛事并参与奥运的瘾、也让电视这个曾经霸气十足的媒体,再次显示了她及时权威、声画结合的报道优势,显示了电视在各类媒体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将通过观看08奥运的报道感受,将电视报道的优势和魅力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6,(7):56-57
在采访中,兰世立主动提起不久前一家媒体做的一篇报道。他对此篇文章中关于他兄弟之情的报道很是不满,认为有诸多失实的地方,并且把他刻画成一个“为富不仁”、“六亲不认”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吴福强 《活力》2014,(1):41-41
《现代汉语词典》(2002商务版)中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造成灾难的事件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灾害,一是重大的人为事故,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灾人祸”。对这些天灾人祸进行的报道,我们称之为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