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城镇化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3年以来,河北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由此带来的现代城市魅力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城镇化水平不高依然是制约河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本文制定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  相似文献   

2.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升城  相似文献   

3.
贵州作为多山地区的西南内陆省份,既面临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外在严峻形势,也面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自身财力不足的内在压力,在这样一个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近年来,贵州省始终将城镇化带动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导战略之一,把加快城镇化发展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探索多山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比如城乡规划编制、产城良性互动、城乡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过大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本文利用2000—2016年民族八省区的面板数据,对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民族八省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影响最大的是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金融规模和政府作用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开放度不利于民族八省区的城镇化。因此,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民族八省区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以典型省份河南为样本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省辖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工业、城镇、信息和农业等四个层面的单个发展程度,"四化同步"综合发展档次,以及四个层面间的耦合水平、协调水平都具有显著的区域空间性发展水平差异;区域"四化同步"演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向的关联性特征,而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以及城乡综合收支差距之间具有负向的关联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滞后产生了很多弊端;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扩大需求的直接动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是增强规模效应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化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趋势,中国加快城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8.
张树梅  何佩 《价值工程》2015,(1):195-196
本文从空间相关性和差异分析两个方面来定量地分析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水平的集聚程度,以及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变化。并结合云南省的相关政策讨论云南省城镇群的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使用城镇化率、流动人口占比、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和房屋竣工面积4个变量指标来反映我国城镇化进程,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比分析2005—2013年全国、较发达省份和发展中省份的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流动人口占比增加,对房价的影响实际非常有限;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水平的增加才是引起房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房屋竣工面积的扩大则引起房价的下跌。区域对比研究还发现,由于城镇化进程不同,相比较发达省份,发展中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了更有效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省(区)的影响作用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对各类省(区)城镇化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对外贸易规模仅对城镇化水平高的两类省(区)的城镇化影响显著,但是推动作用比较小;教育水平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两类省(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的度量与发展取向——基于DEA的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作用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日趋增强。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并不显著,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三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要基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特点制定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包括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区域性医疗卫生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Today, more than ever,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cities and regions are crucial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uman well-being.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sub-national level is an issue of great relev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WB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n particular, the moderator effect of the regional context in influencing this effect in Italy and Spain.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we apply a two-step approach as a graphical method, which allows us to consider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in our analysi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rban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subjective well-being, especially in various regions of Italy. This cross-regional heterogeneity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regional factors, which supports the idea that regional contexts can exert effects on achieving future people's well-being in cities.  相似文献   

16.
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城市化进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探索世界各国城市化与高等教育规模联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提出城市化水平是决定高等教育规模的关键因素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是造成地域间、省域间高等教育规模差异的决定因素。因此 ,必须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动力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在界定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省区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显示:(1)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异是自然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区域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销售、居民消费以及邮电通讯能力等,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动力因素;(3)由于历史基础以及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