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已经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有所介绍;企业对各个层面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在2010年4月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分析了企业建立内控的必要性,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在2008年5月财政部出台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已有明确的介绍;企业对各个层面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在2010年4月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而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入手,对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内控制制度并落到实处,为企业牟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与会计》2012,(6):21-24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率先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为及时全面了解我国企业内控建设的现状,分析内控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与监管"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推动内控规范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00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在内控定位及所体现的理念、规范力度、内控定义、内控目标和原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许多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必将引导和规范我国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实施内控的实质是企业的一个管理过程。企业内控出问题,或许体现为财务报告的错报,而追溯财务错报的源头,有可能就会发现是内控问题,这至少反映出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家财政部等部委陆续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文件制度,众多国有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内控体系的建设,本文结合多年内控建设的实践,探讨分析了企业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存在的误区,对企业建立内控体系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永 《企业研究》2012,(24):82-83
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现状的认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学习与应用,阐述了财务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设想,以示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解析与实施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多年来我国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犹如一纸空文,所以类似中航油、蓝田股份、伊利等内部控制失败案才会一再上演。虽然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已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仅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很多企业在执行时还是存在一些困惑。所幸的是,今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终于破茧而出,连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了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在内控建设方面从此变得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了。有鉴于此,我刊将为读者提供一组内部控制文章,一方面让企业认清目前上市公司、中型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企业是如何完善内控的;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解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五部委联合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提出了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的要求(亦被称为《内控手册》),但对《内部控制手册》的含义、定位、功能及应用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对内部控制要求及企业制度设置的分析,对《内部控制手册》的功能及质量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个编制框架及一个具体样式。本文可供存在《内部控制手册》编制需求的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目前,各企业特别是各大上市公司正积极建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笔者拟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实施的意义着手,分析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内控体系的实施和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此后印发的配套指引,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实施。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关控制内容缺失的问题,将对提高内控实施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基于此,针对内控规范中资产管理、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中缺失的部分内容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具体见解。  相似文献   

12.
立足实际 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发布后,许多企业开始重新研究、设计和优化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问题是,有些企业并不清楚优化内控体系该从何处入手。《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实际上这也是优化内控体系的五个方面的抓手。  相似文献   

13.
控制论与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控制论角度出发,指出企业内控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大系统。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的分析,认为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是建立一个功能模型。据此,笔认为可以应用黑箱技术进行内控制度的设计,并对内控制度设计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控制度是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内部防线,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对于推动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综合效益、改善运行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评估平山联社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指引》等规定,稽察部组织所辖信用社和各职能部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平山联社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据以披露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基于信号理论,披露内控评价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内控有效与否以及内控中存在缺陷状况等信号,一方面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提供了依据。但要达到上述效果,就必须保证披露的内控评价信息从广度和深度上反映出企业内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大数据云平台的大环境。而对其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改善企业的内控水平,提升控制效率,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小板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还尚未统一。因此,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的内控五要素,结合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构建其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5维13细分体系,总结各阶段的关键因素与度量方法,从而为我国会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与09年7月在上市公司范围执行,尽管内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企业依然对什么是有效的内控体系,如何建立、评估和改进企业内控感到困惑。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全面解析,帮助企业找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促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出发,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内外部需求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彻实施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目标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2007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讨论稿(下称内控规范)于3月份由财政部颁发。本文围绕COSO框架和内控规范针对内部控制的目标问题展开分项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颁布实施,如何构建内控体系将是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而内控评估则是企业构建内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某集团公司为例,对样本企业的选择、评估工具的开发、评估程序与方法、评估成果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