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  相似文献   

2.
陈哲 《中国新时代》2007,(12):41-43
搜狐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是奥运赞助商历史上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由此引发互联网硝烟弥漫。新浪作为与搜狐势均力敌的大型门户网站自然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之上。然而对于新浪而言,在奥运营销这场战役中,要战胜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同业搜狐。  相似文献   

3.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闭幕,奥运会不过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这种身份进行商业行为。人们要问:现在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奥运会之后的营销?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的确是一个巨大商机,但对于赞助商而言,取得奥运会的官方身份仅仅是拿到“敲门砖”而已,并不意味着已经赢得了这一场商业比赛——就像格兰仕空调,十个人中有九个人猜不到它也是奥运会的空调赞助商。 奥运不仅是奥运赞助商的奥运,也是所有企业的奥运。某种意义上,非奥运赞助企业并非就是出局者,因为他们也完全有机会合理合法地利用奥运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和营销。  相似文献   

5.
如何借助事件营销,是许多企业追求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面对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众多企业更是求之不得,比如啤酒行业的青岛、燕京品牌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不作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能否同样成功营销甚至独占鳌头呢?雪花啤酒的成功营销方式——逆势营销,即“非”奥运营销,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资》日前报道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奥运”,实质并非“不奥运”。之所以称之为“非奥运”,是因为雪花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以传统习惯上的”奥运赞助商”身份出现,而是目标直指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主体——观众。  相似文献   

7.
思考一:奥运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成功地营销国家和成功地营销民族形象,韩国就是典型 自从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奥运营销就成了一个我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奥运营销也成了奥运经济学中的主要部分。奥运营销,我们营销什么呢?在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的前几年,不论从政府还是企业,从理论到宣传都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营销品牌和营销企业。所有的理论指导和营销概念都集中在营销产品品牌和营销企业形象上。  相似文献   

8.
运动与营销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企业来说虽然不算陌生,但奥运营销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奥运会的召开在使北京成为世界焦点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本文剖析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营销误区,以及所应采取的奥运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9.
奥运营销之于企业与其说是一次豪赌,不如说是一种战略投资。当国内营销界纷纷把目光对准那些行业龙头的奥运营销表演时,研究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奥运营销便成了一个被冷落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小企业在奥运营销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从中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借助奥运会这个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企业为了能在这个有限的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绞尽脑汁。花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的自然可以名正言顺顶着奥运会的光环进行营销,没有拿到奥运赞助入场券的企业也要千方百计沾上奥运的光,采取各种“擦边球”的营销手法,使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奥运赞助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飞跃的又一新途径。文章指出奥运营销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时企业奥运营销的误区进行充分分析,并指出企业进行奥运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企业开展奥运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据悉,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奥运特殊身份进行商业行为。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后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13.
吴勇毅 《中外管理》2008,(10):84-86
随着奥运圣火徐徐熄灭,“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北京完美落幕。然而奥运会结束后,人们所理解的奥运精神和文化以及营销活动远没结束。  相似文献   

14.
孙春艳 《经营者》2007,(14):50-53
从奥运火炬手和护跑手选拔等活动来看,联想奥运营销战略已超越多数企业以产品促销为中心的传统商业营销模式的窠臼,凸显联想奥运营销的公益性和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6,(6):34-35
中国移动在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后,如何利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把自己锻造成全球一流的通信企业?如何在奥运营销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事件营销。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8,(1):91-91
北京奥运临近,“奥运商机争夺战”已经演变为企业之间、全社会自发的“奥运眼球争夺战”,奥运营销差异化的重要性凸显。在营销策略,媒体选择、模式创新等方面,企业都要力求区别于传统的突破。因此.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下.媒体投放的有效性不单纯依赖于精准的组合,更有赖于应用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刘永炬 《经营者》2007,(14):77-77
国内其他一些企业,不是一类的,那这第二类的奥运营销应该怎么做有很大的学问。所以说,利用奥运会本身做宣传,企业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否则,一类赞助只能得到三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吸引全球数十亿人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品牌价值是巨大的。自从2005年11月16日成为第一个牵手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后,伊利集团就开始了奥运营销的攻坚战。之后,伊利以奥运会为新起点,品牌营销和经营业绩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06奥运营销年度报告》中,伊利由于美誉度涨幅最大、知名度最高、广告创意最受好评而荣获"2006奥运营销最成功品牌"称号。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6,(6):24-29
当时间行走到今天,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还有不到900天的时间,对于那些欲借奥运起飞的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已经到了最后决战时刻,环顾那些站在奥运舞台上的中国企业,我们意外发现:一些花费重金跻身奥运赞助计划的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其实,奥运并不仅仅是个资本秀场,更多时候,它是一次企业营销能力的大考场,企业打上奥逛标签后,并不意味着财富和品牌的自动累加。因为,奥运营销不是“奥运!企业”的简单组合。如果奥运是一个营销杠杆的话,那么,当前中国企业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精准的支点来撬动财富,今天,许多关于奥运营销的案例、理论到处在流传,但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编按]  相似文献   

20.
《当代经理人》:奥运会作为一个营销事件,中国的本土企业应该怎么利用?你如何评价现在中国企业对奥运会契机的运用?李光斗:一个拥有13亿民众的国家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其意义与影响对于中国甚至世界来说都是不言而喻。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来说,这次奥运营销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如何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