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萍萍 《科技与企业》2014,(13):289-289
科技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各式各样的科普展品、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和内容吸引广大游客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感。如何让游客不仅仅局限于从展品实体中获得知识和原理,如何在已有展品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知识点,让游客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了解这些原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此背景下,科技馆出现了新的科普教育项目——科技互动课,作为常规展品的延伸。如何利用科技馆馆展品开发科技课,这成为了科技辅导员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普展品是实现科技馆展教功能的灵魂,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的科普展品是科技馆实现社会化教育强有力的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3.
科技馆是全民科普的主要场所,常设展览是科技馆科普的主要形式,展览建设就是科技馆的核心。一个科技馆成不成功,主要就看他的常设展览建设的成功与否。从科技馆建设目的出发提出科技馆的兴趣培养作用,分析科技馆展览建设的几个主要阶段,强调了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为了能长期地吸引观众,展项的互动性趣味性也应得到重视,展项质量更应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慧 《科技与企业》2011,(15):202+204
本文围绕如何增强科技馆在社会沟通方面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对如何更好的发挥科普志愿者在科技馆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及如何打造科普报告会的品牌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科技馆日常展览的教育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慧 《科技与企业》2011,(12):202-202,204
本文围绕如何增强科技馆在社会沟通方面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对如何更好的发挥科普志愿者在科技馆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及如何打遣科普报告会的品牌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科技馆日常展览的教育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普教育事业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馆服务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新的科学理念打造科技馆优质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建设科技(普)场馆的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敏 《企业科协》2006,(9):27-29
自2002年科普立法以来,我国的科学普及不仅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而且成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及其场馆建设,也已经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基础设施与载体之一。近年来,先后有江西科技馆、贵州科技馆,四川科技馆、宁夏科技馆(新馆)、中国科技馆(新馆)等综合性科技(普)教育设施动工兴建,以及北京汽车博物馆、核科技馆、上海石油化工科技馆等产业化科技(普)场馆的规划和设计。然而,目前的科技场馆主要由政府投资,少量企业兴建和民间集资、民间收藏所构成,这与当今社会主要由企业组织所构成的比例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8.
邓佳婧 《大众标准化》2023,(22):125-127
在科普工作中,通过艺术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增强观众的参与兴趣及认知强度,强化科普教育的效力。调研科技馆艺术设计工作现状,浅析其对科普工作的作用,以期艺术设计能更好地助力科普事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广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大基层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00年,中国科协根据我国基层科普工作的需要,针对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科普宣传车的建议,并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担了科普大篷车的研制和配发任务。这种专用车辆可以装载展品、资料、展板等科普资源,卸载展开后,具备小型科技馆所具备的多项功能,使不便到大城市科技馆参观的基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知识带来的快乐和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根据车辆的功能和服务对象,这种流动的科普宣传设施,以最通俗化的方式被命名为“科普大篷车”。  相似文献   

10.
在《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推动下,全国科技场馆事业发展迅速,一些综合性的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建起,科技馆建设呈现强劲发展势态,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科技场馆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依旧不能满足公众特别是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科普需求与日俱增,这种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以流动科技馆作为流动科普工作的载体,在全省县(市、区)实施流动科技馆巡展,加强了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活动氛围,特别是在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展品维修人员承担着科技馆常设展品的日常维护工作,是科技馆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展品技术部的工作特点,对展品维修人员提出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并进一步指出展品维修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科技馆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展品维修人员要不断提高各种技术水平以适应科技馆的蓬勃发展,为科普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极其重视,促使各地科技馆建设迅速增加。我国国内科技类场馆很多,而且各类科技馆、博物馆还在各地不断地兴建。科技馆建设有独特的历程,这些场馆都存在一个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对科技馆当前及今后的管理运营和创新发展有了一些思考。本文结合国内科技馆的建设情况,并将它们综合归纳。分类建设模式,形成一个通用的、原则性的建设流程,同时对科技馆的管理与创新工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国家对科普教育的发展、科普场馆的建设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科普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创新.科普影院作为一种新型科普教育载体,其运营方法和管理模式还处在探索期.本文介绍了科普影院运营的共同特点,分析运营和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如何创新科普影院管理模式、发挥科普影院功能作用、推动科普影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普素质,在不同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德历史重任,本文从当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科普资源供应不足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的有效方法,即要建立实践型的运营管理模式,广泛吸收有效的社会资金作为保障,提高展品的更新率,管理工作要不断变革,提高科技管人员素质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戚敏 《企业科协》2005,(2):26-28
自2002年6月科普立法以来,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成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振兴中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事业。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科普事业及其科普场馆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兴起的新时代。2004年上海首批10个科技(普)场馆建设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不仅对时下的科技馆建设极为有益,而且能够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普)场馆建设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6.
企业科普设施指企业利用自有资源(资金、人力和物力),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而建设的专业性科技馆、博物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意识到企业科普设施在增强企业软实力、树立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先后投资建设了大小不同、规模各异、形式多样的企业科技馆、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强国之基,也是组织发展的根本。科技馆要更好发挥其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使命,必须加大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本文从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的现状出发,提出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综合型科普人才队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袁平 《集团经济研究》2007,(14):147-148
科普旅游既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理念.从产品角度看,科普旅游指的是集科普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其目的在于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是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在旅游产品中增加科普教育含量,使游人在旅游过程中身心受到陶冶与熏陶,提高游人素质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从发展理念上看,科普旅游是指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科普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发展准则,用以指导旅游地整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浅议4C营销理念在科技馆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作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机构,在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中,应逐渐引入营销理念,通过开展自我营销来更好地实现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西科技馆营销的特点,即运用4C营销理念,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关注科普受众付出的成本、为科普受众提供便利、注重与科普受众的沟通四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引言
  从近代科学传入中国起,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就开始积极地宣传科学,希望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来提高中国人的眼界和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中国科普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普实践工作的不断创新,科普的理论研究需求在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科普的丰富实践与科普研究的相对滞后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发显现。(尹传红,2010)为了引进并介绍国际科普学术领域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成功范例,提升中国科普理论研究在科普学术界的影响力,持续地推动科普理论建设和科普实践发展,由中国科协领导下的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中国科普研究领域的标志性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