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控股股东的并购融资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购公司控股股东往往在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并购融资方式。本文主要从公司控制权、并购动机、财务杠杆收益、抵御被并购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在并购融资方式选择中的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2.
蒋弘 《会计之友》2016,(5):48-53
以我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通过建立大股东利益攫取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股权融资下大股东力量对比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这三种股权融资方式中,控股股东会优先选择定向增发为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前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并购项目的融资金额,会影响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所做的选择。在股权融资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在并购融资后的提升水平以定向增发为最低,公开增发次之,而配股则最高。  相似文献   

3.
胡振  郭慧敏 《财会通讯》2021,(20):70-74
文章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市场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相关联的149起关联并购事件的数据,分析控股股东对关联并购特征以及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选择现金支付的几率越高;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关联并购的规模呈正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动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支持公司发展、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动机越强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并购具有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特征,以往研究认为其主要受主并方股权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主并方控股股东通过并购行为掏空中小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793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新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票支付间存在并非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且主并方控股股东较少考虑控制权私利损失威胁和公司债务融资的约束,表现出掏空中小股东的倾向;而在非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为防止其控制权私利受损,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机理,从股权融资的非效率和公司价值损失两个方面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侵占行为中的代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CMS模式的特殊股权结构中,终极控股股东侵占动机更强,防止终极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票的无任何融资代理成本的市场分离均衡就无法实现.随着控股股东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收益大小的不同,各种公司都有可能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既可能是中等公司,也可能是好公司.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为例,检验了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作用中利益防御动机与利益趋同动机同时存在,并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其作用也在利益防御效应和趋同效应之间变化。为了促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业绩预告披露中的利益一致性,我们需要以提高控股股东的独立性为核心强化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在企业并购重组行为中频频发生。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免受侵害,证监会出台了并购重组双方要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规定,规定要求被并购方要对业绩产生的差异进行补偿。然而,随着业绩补偿协议的广泛应用,其初衷并没有体现,中小股东的利益依然被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害。标的公司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是并购重组交易的"标配"。然而,众多研究表明,"三高"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承诺期标的公司完不成业绩目标、承诺期大幅亏损以及承诺方利用各种掏空手段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和业绩补偿承诺的研究文献,指出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以表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接着以奥瑞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签订业绩补偿协议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业绩补偿协议中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88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并购频繁程度、支付方式以及并购企业性质对并购前后一年中主并购企业资本结构及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和并购频繁程度同主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显著正相关;并购融资规模和控股方式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EVA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沪深上市公司2005年发生的37起并购案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会计数据,分别计算2004—2009年各个并购公司的EVA值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发现大多数并购公司在并购后两年内经营绩效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并购三年后,有些公司的绩效才有所改善。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并购减少了股东财富,且国有控股并购对EVA的影响最为复杂,但横向并购增加了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13.
邓泉瑛  陈宁  秦帅 《会计之友》2021,(20):102-108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在资本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因其业务办理流程简单,故颇受上市控股股东的青睐.虽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是其自身的融资行为,但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会给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都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以万丰奥威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回购股份的动机及该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万丰奥威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试图通过股份回购向市场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因其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足以支撑股份回购的事实,而导致被市场识破其回购的真实目的仅仅在于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最终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文章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和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真实动机,对于监管部门化解股权质押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股权质押以融资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的特点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但控股股东也可能借股权质押掏空上市公司,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从而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文章从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动机出发,探究这一行为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针对相关风险提出建议,以期应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利益输送直译为“隧道行为”,在这里理解为企业的控制者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为。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现金股利发放等股利政策被一些上市公司当作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其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手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全流通背景下,控制股东股份增持、减持成为常态。为了低价增持、高价减持,控股股东有操纵盈余的动机。基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份增持、减持行为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增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下操纵;控股股东减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上操纵。如果没有外界有效监管,控股股东就可能持续、重复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全流通背景下,控制股东股份增持、减持成为常态。为了低价增持、高价减持,控股股东有操纵盈余的动机。基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份增持、减持行为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增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下操纵;控股股东减持时,会操控公司管理层将盈余向上操纵。如果没有外界有效监管,控股股东就可能持续、重复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财富转移视角,本文构建模型以探求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公司所投资项目的质量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增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控股大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并掌控融资方式的选择权,当投资项目未来前景较好时,大股东会选择定向增发并积极参与.这种歧视性的融资交易行为剥夺了公众股东的投资机会选择权,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蒋朏  毛晓怡  易阳 《财务研究》2020,(1):91-102
股权质押和公司并购都是资本市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但鲜有研究关注两者间的联系。本文将其结合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发生与公司并购事件显著正相关;当控股股东质押更多时,公司更易产生超额商誉,且并购标的为关联方时这一倾向将会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面临更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时,控股股东在并购中质押股权的比例将受到抑制。本文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高溢价并购的结合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套现的一种手段,需要加强警惕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