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振平  乐迂祥  林柏梁  夏明 《物流技术》2007,26(7):48-50,102
分析了直达重载运输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得出了两者只有相互合作,使车流与货流能够统筹安排,紧密联系配合,才能取得双赢的结论。还分析了装车地直达重载运输的规模经济特性,给出了确定最佳开行规模的求解方法,并提出了装车地直达重载运输的规模经济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振平  乐逸祥  范登科  林柏梁 《物流技术》2007,26(8):110-114,137
针对装车地直达重载运输优化模型变量多,结构复杂,用传统数学方法难以求解的困难,构建了一类解构造图来描述该问题,并采用蚁群算法来求解.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能力,是解决装车地直达重载运输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3.
陈海平 《物流技术》2012,(21):261-264
针对铁路运输部门进行车流组织时将空重车分别考虑的情况,在空车车种代用的基础上,提出将空车调配和重车运输同时纳入优化;并综合考虑我国铁路运输中首先保证指令性、政策性运输任务完成等因素,构建了在线路通过能力受限情况下的空重车混合优化模型。求解算例发现,通过该模型能得到空车调配方案、重车装车方案和车种代用方案,得到的车流组织方案符合铁路车流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运输部门进行车流组织时将空重车分别考虑的情况,在空车车种代用的基础上,提出将空车调配和重车运输同时纳入优化;并综合考虑我国铁路运输中首先保证指令性、政策性运输任务完成等因素,构建了在线路通过能力受限情况下的空重车混合优化模型.求解算例发现,通过该模型能得到空车调配方案、重车装车方案和车种代用方案,得到的车流组织方案符合铁路车流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朱勇坚 《价值工程》2012,31(18):84-85
随着煤炭运输干线铁路重载列车的开行,对与之相连的专用线运输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解决好铁路专用线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的关键问题,是保障重载列车运输安全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托电铁路运输公司实际,从机务、线路站场、运输组织以及安全保障方面分析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相关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铁路货运始发直达列车的类别,有利性指标和开行条件以及方案的确定等,构建了始发直达运输编组计划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始发直达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海鹰  杨肇夏  王伟  王莹 《物流技术》2009,28(10):83-85,125
根据货主对快运直达班列产品的需求,引入了货物发送、到达和运输时限3个"时间窗"来描述货物运输的相关时间要求.提出了以OD直达和"短途直达+组合直达"作为快运直达班列开行的两种基本形式,通过不同速度等级的组合提供6种不同层次的货物运输服务.建立了基于动态服务网络的快运直达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加边、减边的启发式求解算法.设计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在网络中设计相同速度的服务与设计不同速度等级的服务对开行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1年新列车运行图实施以后,石太线超长列车大量开行,造成石太线中间站减轴作业量增加,给运输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开行超长列车对运输组织和安全作业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准确掌握列车运行计划、合理确定减轴站方案、减轴作业组织、减轴安全控制、调整减轴车站劳动组织等有效应对措施,解决开行超长列车对车站运输组织和安全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压缩货物运输时间为目的构建了优化铁路车流组织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从铁路运输部门的角度出发.以全路车流组织成本最少为目标,考虑了技术站的编发能力限制、接车能力限制及编组去向预决策等约束条件,确定编组去向的开行方案.下层规划考虑货主的需求和利益,以各股车流的改编中转时间最短为目标压缩货物的运输时间,以流量平衡、车流组织形式的唯一性和技术站改编能力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形成车流改编接续方案并反馈回上层.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设计了退火计划表并阐述了算法流程,最后通过实际路网大规模案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兴建 《价值工程》2011,30(8):36-37
随着我国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货物集散点能力与铁路线路的输送能力也会出现协调问题。战略装车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法改革和技术装备更新后出现的新事物。深入研究战略装车点建设对铁路货物运输的影响,分析战略装车点区域货物运输组织、车流组织及运输效益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变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