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中“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分析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和会计处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须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核算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旨在准确地把握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核算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利得和损失可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者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后者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将资本公积重新定义为: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符合该定义的才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予以计量。新准则下资本公积只设两个二级科目,即"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分别核算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核算内容与以往的会计准则、制度相同。"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可供出售金融  相似文献   

4.
文章把我国资本公积列报内容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指出我国目前资本公积列报的内容混淆"资本公积"与"利得损失"之间的界限,较为杂乱无章,需要进行改革。在论述资本公积项目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将"递延收益"列报在所有者权益中,"专项储备"列报在负债中",资本公积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分别列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而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所有者权益仍然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四个项目。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的创立,合并、增资,投资等组建或经营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对资本公积的处理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于批准核销的损失,往往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冲减所有者权益的项目,造成账面上资本公积数字失真,虽然这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但是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由于是按照股东在实收资本中的投资比例计算划分,所以会影响到企业不同投资者的利益,还有的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资本公积的变动而不能给予正确处理,因而,在会计核算时,应根据资本公积形成的特定来源以及变动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7.
资本公积会计:沿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资本公积似乎成了一个“垃圾桶”,对那些可能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的项目都利用其进行反映。资本公积在性质上属于利得。通过引入全面收益概念,编制全面收益表能很好地改善我国资本公积项目的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8.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主要有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四种情形.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和转让产生的处置收入符合收入准则规定,应当作为企业收入处理;投资性房地产报废和毁损产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实质是企业的利得或损失,应当列入营业外收支处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或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也应一并调整处理.  相似文献   

9.
第七章所有权益的核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实收资本。(二)资本公税。 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者资产.由于资本公积从不同的来源取得,所以在取得时有一些资本公积要作为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一、资本公积会计的现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大部分。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包括多缴资本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与合并对价的差额两项内容。其中产生多缴资本的事项主要有:投资者超出其在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正式施行的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和方法影响很大:还原了资本公积的本来面目,体现了它的本质属性即资本公积是资本性投入,只保留了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个明细科目。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本公积核算内容发生的变化表现如下:(1)原本在资本公积核算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改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2)外币资本折算不再存在;(3)资本公积中准性项目的内容有所增加;(4)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服务的,在未行权之前,暂时在资本公积中核算。笔者就以前在资本公积中核算的非经常损益的内容改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3.
一、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当授予后可立即行权时,授予日的会计处理为借:成本费用贷:资本公积--其他;行权日的会计处理为:免费送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贷:股本贷:资本公积--溢价;优惠购买时,借:银行存款贷:股本贷:资本公积--溢价,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贷:资本公积--溢价.  相似文献   

14.
王永霞 《财会月刊》2005,(8):40-40,41
根据西方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资本是所有者(业主)投入企业的资源(货币与非货币资产)的货币等值,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部分。在我国,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按毒程、协议或合同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这与我国《民法通则》、《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法》等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其会计处理一般没有什么异议。值得探讨的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资本公积方面的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本文就资本公积的界定、用途、内容、课税、转增资本的限制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资本公积的本质谈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资本公积的本质出发,探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前后资本公积核算内容的变化,反映出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本公积明细科目的设置和核算都较为简单,与其本质相适应,使其核算内容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一、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得到认可和运用 (一)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 1998年到2001年,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人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利润,但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与修订后的国际列报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趋同,我国于2009年6月11日通过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财务报表列报提出新要求,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和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并没有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这给实践中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困扰。本文在区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梳理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核算内容,期望能为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把利得和损失分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收入虽然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正确区分利得和收入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收入与利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中期财务报告基本组成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中报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反映权益变动或与业主的资本交易和给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以外的权益变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说明性附注。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要求企业提供权益变动表。这里的权益变动表所反映的是“应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其与反映“已确认的利得、损失”的收益表一起,综合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我国目前的利润表是按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来定义净收益,无法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投资理财业绩,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预测未来。因此,在中报中应包括…  相似文献   

2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现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中“资产减值损失”的数额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始成本(或摊余成本)扣除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后与减值当期的公允价值之差;“资本公积”的数额等于应当予以转出的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