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采用声频应力波法对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锚杆锚固质量进行无损检测,对水泥砂浆的饱和度、缺陷位置和锚杆的实际长度均能准确判断,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好的质量保障,同时也为如何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赵瑾瑛 《价值工程》2023,(35):115-117
研究围绕基于应力波的岩土工程预应力锚杆锚固支护方法展开,旨在提高锚杆支护的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提出了这一新的支护方法,并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比较了三种锚固方式的优劣,从而得出了锚杆支护的原理,并选择了加长锚固或全长锚固方式。研究以山西某煤岩工程为实践背景,提出了具体的节理围岩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设定。实验数据分析发现,相对于原支护方案,新的支护方法使得顶、底板的相对位移和实煤体的变形量分别降低了56.5%和55.43%。结果表明,基于应力波的预应力锚杆锚固支护方法在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控制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岩土工程的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及早形成自稳能力,减少隧道复合结构受力,为此预应力锚杆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运量而生,通过锚杆围岩端锚固定于松动圈外,隧道开挖面端施加预应力,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参与支护受力,降低材料用量成本。目前锚杆支护类型理论发展相对完善,但受到施工条件和环境诸多因素影响,在软弱围岩是否适用预应力锚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肖翠银 《价值工程》2011,30(12):93-93
在隧道施工中锚杆的锚固力对开挖围岩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例,介绍锚杆检测试验研究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陈蓓 《价值工程》2011,30(10):85-86
本文以兰渝线铁路隧道施工为工况背景,以长锚杆作为隧道围岩变形控制的主要手段,介绍了隧道锚固数值模拟过程,简要分析了围岩稳定性,对于软弱围岩隧道,优化的长锚杆设置对围岩的加固效果优于普通锚杆设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于煤岩巷道在长期掘进的过程中易失稳的问题,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对锚杆和锚索的支护机理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锚杆(索)加固巷道围岩的基本原理,列举了锚杆和锚索的加固理论。通过对锚固区域的弹塑性力学分析,明确了锚固力作用下围岩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锚杆、锚索联合对城郊煤矿西翼十六采区进行支护,锚杆和锚索的锚固力分别达到120kN和150kN。  相似文献   

7.
桩基础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型式,与此相关的桩基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外使用较普遍的桩基检测技术主要有静载试验法、声波透射法、应力波反射法、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动静法或拟静力法几种.近些年来,这几种方法都有了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开发》2017,(10):10-15
文章依托新建成都——兰州铁路杨家坪隧道工程,采用理论分析与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陡倾状千枚岩地层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其整治措施,取得了如下结论:高构造应力和陡倾节理化千枚岩,是隧道发生挤压性大变形的根本内因;隧道支护受力应力应变特征:拱部锚杆受力增长缓慢,边墙锚杆受力大,工程措施应适当加长边墙系统锚杆;在轻微大变形段,隧道采取I18钢架调整至I20b钢架,6 m长边墙锚杆对增加边墙平行陡倾岩层的整体性、防止岩层发生侧向弯折变形有很好的作用;中等大变形试验段,隧道采用系统锚杆先打后打结合、长短结合对中等大变形有非常好的控制作用。文章研究成果对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隧道下穿33层高层建筑物,拱顶距高层建筑基坑底仅有4.3米,施工难度相当大,施工方法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工期及施工安全,本文结合道ZK1+180-ZK1+580过高层段的处理方案,介绍了过高层段的处理方法,即高层基坑加固,中隔壁法开挖,可注浆端头锚固式锚杆支护.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产生不良影响,顺利通过此段.  相似文献   

10.
陈力慧  马骥贵 《价值工程》2019,38(7):133-135
由于急倾斜煤层巷道其特殊的围岩结构及破坏机理,巷道的合理支护一直是工程上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矩形断面锚网索原支护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断面注浆加固技术方案,不仅将围岩内的裂隙充满固结改善应力状态,而且将原支护方案中的锚杆和锚索转化为全长锚固,增强锚杆的锚固力和锚固的可靠性,实现对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提高其整体性,形成复合锚固结构,为以后矿山处理急倾斜煤层巷道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桩检测方法。文章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基本原理和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同时分析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二平 《价值工程》2014,(10):143-145
隧道极其破碎兼涌水段围岩施工一直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进式锚杆代替超前小导管,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进度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自进式锚杆施工工艺,为今后隧道破碎围岩及涌水围岩段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工作原理,对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性进行探讨,并对波形判读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为合理利用低应变法进行桩基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松坤 《价值工程》2014,(34):111-112
巷道底板锚网支护是目前一种先进的科学支护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的大力发展,矿井开拓工程逐步向煤田的深部发展,采用传统的技术来解决巷道底板,不仅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太高,支护作用达到的效果比较差。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锚网支护新技术,它能够弥补目前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煤矿自身所能够承受的压力的作用,做到对巷道底板的加固,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逸龙 《价值工程》2014,(23):137-139
本文论述了厚煤层底板巷大断面软岩支护技术的新尝试——"一梁三索"锚网索喷支护技术,以及支护参数。本法使用3.5m长"U"型梁"一梁三索",使顶板支护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增加支护稳定性,解决了顶煤松软、破碎,抽漏造成锚杆、锚索支护失效的问题。切眼施工时采用炮掘施工,具体施工顺序:打前探锚杆—掘进机切割上半部——临时支护——打锚杆眼,安装锚杆——铺钢筋网——拧紧螺母——打锚索眼,上锚索——上"U"型钢梁,紧固——掘进机切割下半部——打两帮锚杆——铺钢筋网——拧紧螺母——喷浆。实践证明,厚煤层底板巷大断面"一梁三索"锚网索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6.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是巷道支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巷道开挖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变形,特别是在"三软"(顶板软、底板软、煤层软)条件下巷道变形尤为严重,仅靠锚网支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软岩条件下新奥法施工工艺研究,实践证明在清水营煤矿+965m水平车场使用新奥法施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巷道维修成本,增加了巷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兵兵 《价值工程》2012,31(18):51-52
本文分析了超大跨度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双侧壁导坑法的隧道施工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的应力和位移特征。最后文章阐述了超大跨度隧道施工的问题及建议,为今后超大跨度隧道施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隧道衬砌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非常重要,传统的检测技术不仅效率低、代表性差、偶然性大,而且破坏了衬砌和墙体的整体性。地质雷达法和超声波法是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的新技术。文章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找出隧道衬砌质量隐患,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对衬砌的破坏性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万通 《价值工程》2013,(12):108-110
国内外有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的记录有不少,而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大变形,大变形会导致初期支护开裂破坏,甚至发生塌方,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永久性支护的破坏。如果施工方法不当,不仅提高工程造价,对施工及运营安全也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当前,国内外应对大变形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修改断面形状、长锚杆、可缩刚架等。本文通过对经历过的隧道大变形处治,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双层拱架支护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隧道大变形的问题,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及总结。  相似文献   

20.
毕淑  邓小霖 《价值工程》2012,31(34):323-324
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种很重要的地质构造。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小断层所形成的油气藏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小断层和岩性突变的反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在解释中进一步明确其反射特征的差异,精确刻画出小断层,分别设计了3m、5m小断层地质模型和砂岩叠置模型,正演模拟得到相应的地震剖面,分析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小断层发育部位反射波组有统一错断现象、小断层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等,都有别于岩性突变造成的单一反射层错断和延伸短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