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2012,(5):42-42
编辑同志:我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恰逢某公司到派遣公司来要求派遣员工,经公司推荐和用人单位面试后,我被派遣至该公司工作。但到了该公司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给我设定了3个月试用期。  相似文献   

2.
<正>李明是一家商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最近,他一直在为新招聘的一位部门经理王某感到烦恼:在面试中侃侃而谈、表现非常出色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却与面试时的表现相差甚远、大相径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3.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50-51
进入职场5年的陈荣,一直在房地产企业做企划经理。2005年年初,他被猎头挖到了一家大型国有房地产营销企业做销售经理。7个月前,上海地产市场风云突变,公司转战外地市场,公司高层想把陈荣派去开拓江浙市场。陈荣发现房地产势头不对,去江浙也不会有根本改观,业绩压力根本扛不下来,只好再次跳槽进入一家媒体代理公司,来了一次职业的仓促转身,职位也不升反降,但他认为总比做房地产销售承担行业不景气的压力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留意玩中的机会 某游戏机企业市场拓展经理任颖: 我原来在一家快消品企业做市场经理,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大家玩起了家庭版TV游戏机,越玩越高兴,突然间,我发现游戏机行业的市场似乎还没有被公众熟悉,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5.
《新前程》2009,(4):8-8
如果一家公司招聘的依据就是工作能力,而又欣赏你的才能,那么,经理将毫不犹豫地给你Offer,面试中的种种小缺陷则忽略不计。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无法得不到那种待遇:当你进来面试,招聘经理很可能不能确定你是否是最合适的人,当你面试完走出去,经理仍然不能确定,这就意味着,面试后的沟通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无论你是职场老手,还是初涉社会的新人,了解企业招聘筛选的工作流程总是有必要的。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步:确定面试标准有经验的管理者知道,拥有一批优秀员工的最佳方法之一是为适当的人安排与其技能、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工作,而基于表现的面试可以帮助用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经理在筛选申请人之前,首先会确定面试的标准以帮助其他面试官确认哪些申请人对招聘职位是合格的或不合格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的一位朋友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位朋友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经理,他的老板是一个有着很强事业心的人.然而,近来老板显现出了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急于求成.每当业内有什么新项目或者新动向,老板一定会跟风试一把,甚至企业还尝试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晓庄 《中外管理》2008,(5):102-103
每个人,从自己的生活伴侣、亲人,到朋友、同事,再到你打过交道的泛泛之交,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认识500个人。 我们既需要工作中的搭档和朋友,也要有工作以外的朋友。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没有关系网,确实寸步难行。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这些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学做“蜘蛛人”。有更多的职场人士,将建立人际关系网视为职业生涯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甚至认为“编织网络就是在编织自己的未来”。 但是,在这个虚拟情感和友情越来越泛滥的时代,“圈友”就是朋友吗?  相似文献   

9.
王扬 《人力资源》2008,(4):74-75
读者来信●● <人力资源·HR经理人>的法律专家: 您好!我于2002年3月到单位工作,经过五个月的试用期后签订了一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一年一续签,最后一份合同于2007年8月31日到期.目前为止,单位没有与我续签劳动合同,但我仍然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毛钱的特殊作用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参加面试.这家公司很特别,把面试的地点放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到了面试的时间,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要求:"现在你们都用手机发一条署名的短信给经理,向经理询问公司的地址.经理就会告诉你们是否被录取."  相似文献   

11.
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刘的困惑 小刘毕业于某大学机械专业.毕业3年已换了5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在一家日资企业.他干了一年: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民营企业当技术员,只做了七个月;而在今年的9个月时间内,他走马灯似地换了3份工作,最后一份工作仅干了一个星期就辞掉了。现在的小黄又回到他已非常熟悉的人才市场.重复他习以为常的动作:投简历、面试、再投简历、再面试……他感到非常苦恼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竞适合什么职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角色领导者     
周末,在一位朋友的书桌上看到1 本名为《领导》的书,我禁不住又和他探讨了一番。领导到底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在我与同事、企业家的交流中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讨论。关于企业领导者的角色问题,早期已经有过非常著名的亨利·明兹柏格及其著作《经理工作的性质》,以他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一个管理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  相似文献   

13.
刚刚遇见这样的案例:一个北大的高材生,毕业后先后到三家大公司工作,但由于自己半年一跳槽,弄得自信心受挫。后来,和朋友合办公司,不成想又以失败告终。继续打拼职场,向各类大公司投递简历。他以为自己是职场雄狮,在投递简历的同时,还发去一份企业发展规划书,结果人家当他是职场蚂蚁,理都不理。这样的案例在职场上屡见不鲜,我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建议是:一、不要灰心,把过去的职场经验当成财富,而不要自怨自艾;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初的一天,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HR经理人》编辑部的一位朋友拿给我一套叫做《聆听智慧》的书稿,请我帮着写书评。翻开一看,书中的内容我非常熟悉,原来是他们把自己杂志“锵锵三人评”栏目一年来累积的精华文章结集出书了。真是一件大好事!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能够享受到这份精神大餐了。  相似文献   

15.
椅子在哪儿     
阿亮供职于一家大公司,担任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公司需要招收办公室副主任,在省城的好几家大报上打出了“高薪诚聘”内容的广告。月薪4000元的确具有不小的诱惑力,一时间应者如云,有近100人报名参加初试,其中不乏硕士生和许多有工作经验者。初试之后,又经过了3轮面试,最后确定由三人参加最后一轮面试:一个硕士毕业生、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另外一个有过5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开阔思路"似乎是职场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吐槽"也是一种思想碰撞。周末,我应邀参加一个经理人沙龙,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经理们齐聚一堂,分享管理心经。某制药企业运营部的Z经理主动谈到了自己的"遭遇":随着业务扩张,他需要提拔一个分部经理,在与相关部门的人员沟通,综合考虑工作能力、管理潜质等各方面因素后,Z经理倾向于提拔务实沉稳的小张,但人力资源经理坚持提拔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都较差的校友兼同乡小李。颇有感触的W经理也吐露了自己的苦闷:"人力资源经理跟哪个部门经理的交情  相似文献   

17.
我是廊坊派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李四德。我曾经历了三次下岗。1985年我在一家不起眼的小服装厂当副厂长,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这家身单力薄的小厂很快被冲垮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又进了另外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不久这家企业裁员,我又第二次下岗。  相似文献   

18.
卞秉彬在职业上有过多次“出走”——从ABB到网易。从网易到易趣.从易趣到菱通。卞秉彬又似乎很有定性——所有的流动中.他都流连于一个主题:人力资源管理。卞秉彬,这位被业内权威杂志China Staff评为2001年“上海HR经理人”的年轻人说:“我相信人力资源管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创业时期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也有人说,创业期的企业最要紧的是打开市场、搞好销售,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企业文化,等企业做大、做强了再提企业文化。真是这样吗?我先给大家讲个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海归",回国后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网络技术公司,专门给企业做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服务,他担任CEO,另外几个人以合伙的形式担任公司的技术、市场、销售等要职。刚开始大家干劲很  相似文献   

20.
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哈拉尔德(化名)是一位颇具潜力的职场高管,在欧洲一家知名化学公司拥有15年的工作经验。最初他不过是公司塑料部门一名产品经理助理,不久被调去香港,参与塑料部门新建亚洲业务中心。随着那里的销售业绩一路飙升,他很快被提拔为销售经理。3年后,他被调回欧洲,担任分管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的营销总监,管理一支80多人的专业团队。他的晋升之路并未止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