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损失计量的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还没有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决策。通过对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加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计量的研究与应用的迫切性.从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环境管理会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焦点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在阐述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因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文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人类经济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变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人文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全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在引进外资较多、外向度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山区资源开发步伐较快地区,环境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已成为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不合理利用资源有很大关系。研究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成因,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促进全省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的可持续能源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杨薇 《环境经济》2005,(5):30-34
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根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能源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纵观现代人类发展的历程,无论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与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的曲线呈正相关.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劣,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在长期高速增长,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世界银行在其权威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不包括生态破坏损失),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生态环境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对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活福利的持续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湿地是地球上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人口和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湿地保护也已不再局限于建立湿地保护区和与水禽有关的湿地管理的狭隘认识,而是从景观和生态系统范围的保护与管理,进行跨地区与全球…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种经济利益刺激机制,发挥税收的行为激励和资金筹集双重职能,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来分配资源,最终实现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环境政策和法律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决策。粗放型生产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祸首,而不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则是推动粗放型生产的推手,故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而言还需要转变社会大众的消费方式,当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流,必然会引导和驱动绿色生产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绿色发展转型,因此,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接踵而来,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开采时带来的污染并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鉴于此,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改变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范思媛  巩芳  于长艳 《新经济》2013,(17):71-72
煤炭资源开发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内蒙古为例,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的策略,从而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5,(10)
近年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公众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煤炭企业作为重污染行业,随着煤炭开采和消耗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危机的根源之首。及时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成为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文章根据2015年4月间山西煤炭上市公司在东方财富网发布有关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为分析研究对象,总结分析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与不足,进而提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蔡宝森 《经济师》2004,(6):233-234
平顶山市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 ,由于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章根据平顶山矿区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提出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以促进平顶山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过小、农村经济增长粗放、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城市发展对农村资源需求加速等客观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绩观、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以及政府监管不力不够等主观原因是造成我国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认为需从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筹资机制、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多渠道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以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角度来解决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西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广西林业,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努力建设广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骆世明 《广东经济》2005,(10):22-25
广东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增长趋势,连续多年GDP年增长速度超过10%,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然而,过去2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诸多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退化、资源短缺以及社会问题。如植被破坏、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城乡差别与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长期的实践表明,这种以消耗和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高速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与协调发展的需要。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相似文献   

18.
刍议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同玉 《经济师》2004,(10):66-67
循环经济从思想萌芽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 ,必然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必然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资源环境方面的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与经济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文章自然资源稀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上升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必然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四个方面谈一下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风险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急剧增加,环境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王芳教授撰写的《事实与建构:转型加速期中国区域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