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认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住宅价格的高低.以1990~2004年杭州市区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商品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杭州商品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越好,商品住宅价格越高,反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越差,商品住宅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2.
依据西安市主城区2008~2009年上半年在售商品住宅项目的市场价格数据,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和直方图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空间局部估计,得出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对西安市主城区的城内、城南、城北、城东、城西、长安区的区域价值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城内作为城市的中心,人居设施比较完备,发展最为成熟;城南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景观环境,发展速度最快;城北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出现了商品住宅价格分布的副中心;城东凭借“水”的天然条件,开发沪灞生态园提升区域价值;城西借着高新区和“西成一体化”而不断前进;长安区在城南发展的带动下,区域价值不断上升。但从总体上东西部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南北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居民视角出发,构建影响城市人居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ARC/INFO平台,将兰州市主城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579个商品楼盘,借助地理信息统计软件Surfer8.0,生成房价等高线图,刻画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人居环境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兰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并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从各行政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在一些发展热点地区出现"绅士化"与"老街坊"的分化;(2)兰州市住宅价格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且在各商业中心地带最高,由此向周边递减,在城市边缘地带出现"高档社区"与"城中村"相互毗邻的现象。(3)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人居环境满意度高的地方,相应的住宅价格也高,住宅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公共服务、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较为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忽视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此造成了乡村发展空间的无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文景观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等不利后果。显然,城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也关系到城市人居环  相似文献   

5.
在对近年典型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导致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的动力因素及其对商品住宅价格的推动作用.基于动力因素的分析和作用机理,提出如何控制城市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的相应对策,为住房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商品住宅开发、商业银行贷款和居民购买和投资住宅行为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近年典型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导致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的动力因素及其对商品住宅价格的推动作用。基于动力因素的分析和作用机理,提出如何控制城市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的相应对策,为住房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商品住宅开发、商业银行贷款和居民购买和投资住宅行为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明  李雪铭 《经济地理》2007,27(1):99-103
文章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在国内首次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相结合的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人居环境评价中,并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定,揭示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各城市在国内人居环境中的相对水平。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将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系统划分为宏观经济、城市人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房屋租赁和土地价值六个子系统,并引入了住宅开发投资及其比例、供求比影响因子、住宅销售面积中成交比例、开发利润率和基建投资等影响因子。通过仿真比较了桂林市商品住宅价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住宅开发投资、 GDP 等主要因素的变动情况,分析了长期和短期各主要因素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程度和时序,以此确定政府在不同时期以控制商品住宅价格为目的所应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手段,同时为消费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择机购房和投资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据悉,建设部对我国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指导趋向是:分为四类三档。 一类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商品住宅低  相似文献   

11.
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友传  何佳 《财经研究》2008,34(5):40-51
文章分别从价格约束、数量约束、外部环境对市场约束的影响等角度,研究了基于隐性保险体制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储蓄市场不存在显著的价格约束效应,但没有证据表明一定不存在数量约束效应。(2)政府隐性保险对银行债权人的价格决策和数量决策均有显著影响,且价格决策比数量决策、短期储蓄比长期储蓄受到政府隐性保险更大的影响。(3)省会城市城商行的市场约束力度要弱于非省会城市的城商行。  相似文献   

12.
许崴 《经济经纬》2007,(3):66-68
借鉴冯·杜能模型分析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机理,可得出以下结论:当购买城市周边区商品房相比购买中心区商品房少支付的房价大于等于居住周边区所需多支付的居住成本时,理性购买者会作出购买周边区商品房的决策;随着周边区相比居住周边区居住成本的降低,周边商品房价格水平会趋近于中心区商品房价格水平;当周边区居住成本相对稳定时,周边区商品房价格水平受制于中心区商品房价格水平.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房价格水平呈长期上涨趋势.控制城市中心区商品房价格与加速卫星城建设是平抑城市商品房价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多种因素,结合中国城市住宅市场下少数据的具体现实,在灰色理论的预测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基于单因素的GM(1,1)预测模型构建了城市住宅价格多因素预测模型,结合西安市的城市住宅价格以及相关数据构建了西安市城市住宅价格预测模型,并对西安市未来城市住宅价格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4.
周文兴  朱辉 《技术经济》2013,32(9):93-98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解释力更强;我国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的提高能够推动本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商品房销售价格有正向推动作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商品房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5.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培育  李雪铭  冯凯 《经济地理》2011,31(10):1638-1644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限购令的环境下,以湖南省长沙市的城市住宅用地的地价水平为研究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预测城市住宅用地的地价水平的发展趋势,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为土地管理部门和房地产商提供参考。最后得出结论:近期长沙市住宅用地价格回落的可能性较小,并且还存在小幅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在初期起到了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但随后对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旺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6,26(5):802-805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遐 《经济学(季刊)》2012,(1):58-67,73
根据2008年关于农民工定居与城市适应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资本积累与定居的关系。在城时间、进城后职业培训情况、城市交往情况、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对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城市资本积累是农民工定居的积极影响因素;而进城目的、家庭规模、土地承包情况等对定居都产生负向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摸清了广州市区近3年建筑竣工的商品住宅分行政区、分地段、分类型空置状况并分析其原因。认为广州市房地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要忽视商品住宅的空置问题,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化现有空置住宅,以利于广州市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