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城市圈经济需把握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推进中小城市建设更离不开规划。本文探讨的是发展城市圈经济应把握的原则,以及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困境与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2.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在探讨武汉城市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形成初期的两大特征,认为建设武汉城市圈要凸现竞合、网络、服务三大理念,做好大企业、民营经济、总部经济等4篇文章,借助政府、法律、市场和公众等六大力量,加速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本架构与模式,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道路、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武汉为首的1+8城市圈之间的区域协作不断深入,然而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协调与协作程度还远远不够,存在协作机制不完善、协作主体不广泛等种种问题.本文在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这一制度变迁,提出武汉城市圈协作制度变迁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制度变迁中次级行动团体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以及协作的主观意愿上,应对关键在于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约束与激励机制以促进政府之外的广大次级行动团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6.
湖北在探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圈建设中提出了建设"武汉8+1城市圈的构想",力图在近些年内在武汉及周近八个城市建立起高度一体化的合作体系.2007年武汉城市圈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加强低碳创新系统构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空间基础。构建武汉城市圈低碳创新系统需要从产业、区域、跨区域等层面进行空间布局,即加强产业层面的低碳技术创新空间关联、区域层面的低碳知识创新空间关联、跨区域层面的低碳文化创新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8.
刘位璐 《时代经贸》2012,(14):179-180
在我国扩大内需增长空间的总指导思想下,在武汉城市圈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总部试点,也符合了武汉城市圈经济金融改革和设立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的总思路,对拉动武汉城市圈经济金融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从出资人及主要资金来源渠道、经营范围、主要客户群体、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投资环境和消费金融公司定位等几个方面,结合武汉城市瞬的具体实际,对在武汉城市圈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系统研究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的优、劣势,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拉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武汉城市圈在区住条件、产业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够迅速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机遇:但是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的竞争和武汉城市圈作为粮食主产区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交通可达性对区域城市经济联系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空间句法和引力模型,以1995、2005和2015年为时间断面,探讨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不同尺度城市路网通达性与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格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城市圈道路网络整体连通性水平趋于完善,但存在空间极化,表现出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2)区域内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在市级尺度上,武汉市经济辐射功能以及相邻城市间经济联系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联系更为密切;(3)2005年以后,全域范围内不同尺度城市的道路网络通达性格局与经济联系格局存在显著相关性,道路网络通达性提高对促进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提高城市在区域中经济联系中心性地位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