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预测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预测进行综述和对比,以评价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各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如对2006年经济增长率预测的准确率仅为12.5%。虽然预测不准的客观原因很多,如我国数据方面存在不足等,但预测者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数量模型功底也是造成预测不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纷纷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后发现,比较各学者和机构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有所提升,其中80%的预测准确。通过已有对2012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基于1978-2003年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之势,在促进部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抑制了全体居民共同提高生活质量的进程.因而,正确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势,探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才是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1978年-2003年我国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经济学界常用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一般主要描述的是产量和资本存量、劳动、储蓄率、技术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模型虽然很多,但却较难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中国经济现状的模型,而且如果将其应用于回归分析和长期预测也并不十分准确有效。譬如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描述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正> 一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可以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上研究。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对经济增长率作深入分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第一,是正确处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需要。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治理整顿主要目标,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提出来的。而主要目标之间既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彼此制约、互为条件的一面。改善产业结构属于结构调整方面的任务,其目标呈现明显的倾斜,以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为重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中国出现税收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轻税产业或行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经济增长转换为税收增长需要一定的时滞。其次是制度因素。如,非税GDP的存在、外贸进口核算方法、出口退税核算制度等,都会导致二者发生背离。最后是管理因素。如,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可使税收收入摆脱税源的约束实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及其构成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研究——基于199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97—2004年的各省GDP、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经济指标样本期内的平均数,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及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引入交互项,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影响在地区之间(东、中、西部)的差异及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量上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大小不同),而且在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影响方向存在差异)。同时本文认为,实证分析中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扩大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资源合理分配而被遏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税收努力理论构建了我国预测的税收份额的决定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我国预测的税收份额,结合我国实际税收份额,计算出我国1978-2005年间税收努力指数.本文以税收努力指数作为计量我国税收征管水平变动的代理变量.分析结果表明,税收努力指数的增长率与调整后税收增长率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它们还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我国征管水平提高率对我国调整后税收增长率的解释能力达到88.74%.我国征管水平的变动解释了我国税收增速变动的绝大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部门增长模型,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了我国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公共资本拥挤性、资本利用效率和外部性对税收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基于福利最大化视角,应对劳动进行补贴,对资本减税;公共资本拥挤性强化了资本所得税的减税效应,但不利于福利水平改善,对劳动所得税减税效应影响不大;公共部门资本生产效率和公共资本外部性对减税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税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一员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求革除原有税收体制弊端,建立一种与国际税收政策相协调的税收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国税税收收入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福建省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税收收入都有了巨大的增长。税收超速增长是否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分税制改革以来福建省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深入论证。结果表明福建省税收变动与经济变动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税收变动对GDP变动没有显著影响,进而对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征收碳税已成为众多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为了检验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征收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征收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和行业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碳税对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阻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同时,征收碳税对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却不利于少数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增速较快,但在GDP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并没有保持相应的同步增长.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偏好和对就业问题的相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所得税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 2 0 0 2年起除高科技类和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以外 ,其它上市公司不再享有所得税地方返还政策 ,而且我国加入WTO以后所得税也面临着改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法定税率 (LTR)变化对其实际税率 (ETRs)有多大的影响就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上市公司自 1 994— 2 0 0 0年执行的法定所得税税率的现状作一分析 ;然后 ,用 1 86家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法定税率变化对实际税率的影响只有法定税率变化的 0 50 2 ,在分组及分年度检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造了三个简单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博弈而产生的决策税率与政府单方面制定的表现税率的差别,并由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根据不同力量对比和政府的不同角色的转换,得到政府对税收政策决策模式,并得到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将全世界划分为10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一般均衡框架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汇率情景下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GDP将于2035年超过美国;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的GDP增速放缓,而对其他国家的GDP增长有促进作用;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GDP的增长,但不利于其他国家GDP的增长;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农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下降,食品加工业、能源业、化学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上升,而印度和俄罗斯与中国在地缘经济上是竞争关系,欧美国家与中国在地缘经济上是合作关系,因此印度和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变化与中国大致相反,而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中国类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