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与经营权价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旅游景区价值的理论探讨,提出旅游景区价值是指旅游景区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功能的货币衡量,并明确了旅游景区价值体系.通过对旅游经营权的讨论,划分了旅游景区资源经营权和功能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价值立场的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评估模型.对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和经营权价格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编制旅游景区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开展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工作和合理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等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2.
陈磊 《经济论坛》2006,(21):67-70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的浙江省就已经出现了景区所在地政府出让景区的经营权,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让民间资本来开发管理景区的旅游业,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景区和游线已经成为目前区域甚至全国旅游市场上的热门景区和旅游线路。之后,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的风景区纷纷进行经营权转让的试点,一些著名景区或景点的经营权也开始为私人获得。2003年9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将贵州作为全国首个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试点单位。随之,试点后首例特许经营权转让“马岭河峡谷暨万峰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特许…  相似文献   

3.
由于景区资源的垄断性和稀缺性以及各行政部门的利益因素导致了景区经营权转让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文章就旅游景区出让经营权的规制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解决分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不同的景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文章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对景区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资源类景区产品的供给方式,提出政府应允许出让景区经营权,但要从市场准人、市场监管和市场服务与引导等三个方面对资源类景区投资进行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明珠  王琦 《生产力研究》2012,(4):122-123,134
景区经营权转让是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与景区经营权转让相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博弈模型,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优势策略组合所需要的条件,并为解决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景区经营权转让下旅游资源开发激励约束契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让景区经营权是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将保护性开发下所获得的旅游收入与地方政府支付给企业的资源补偿相联系,建立景区经营权转让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激励契约模型,并提出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资源资产化的景区开发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异化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初始财富和景区开发的主要依托,景区开发商改变当前投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发掘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基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可促使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实现,而盘活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将使景区开发的各类融资模式的运行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与亟须发展资金的旅游景区签订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买断一定时期内风景区的经营权已逐渐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然而,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如何在开发景区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权分离后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重点应放在明确各方权限,针对风景区规划进行全面、多方审核等,以确保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消除西部贫困的战略选择之一。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受到资金、信息、管理等缺口的制约,同时还面临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出让西部旅游资源特许经营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授权下对国有公共旅游资源进行经营性开发,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往往在通过抬高景区门票价格、特许经营权的获得等途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了国有公共旅游资源的公共利益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以督促企业对公共利益目标的追求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东 《经济师》2005,(2):57-57,59
近年来 ,买断一定时期景区的经营权已成为旅游投资热点 ,众多投资者纷纷仿效万贯集团的成功投资模式 ,与亟需发展资金的景区签订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 ,取得景区一定时期的经营权。然而景区经营权投资是风险投资 ,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属于无形资产投资评估 ,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可行的评估体系。文章从影响景区经营权投资决策的因素出发 ,构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瑞丽江-大盈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由于德宏州旅游发展理念和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尚不成熟,致使风景区的规划开发、资源利用、保护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12月瑞丽江-大盈江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中验收不合格被建设部黄牌警告,要求限期整改,全省仅此一例的现实让德宏的旅游形象受损,基于这样的事实,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风景区存在的转让景区经营权、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风景区大量修建水电站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加强立法、完善规划,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收回经营权,加强数字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及创建文明景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凤龙  黄震方  尚正永 《经济地理》2012,32(12):169-175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景区的总体数量,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基于民生水利的发展理念,水利风景区应在申报审批和运行管理中,制订更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措施,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建立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应重视景区规划的编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地方为主体的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和制衡"的管理体制;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塑造"水利风景区"品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焦裕禄时代名人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分析了其发祥地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指出了焦裕禄精神发祥地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与指导思想,并对景区旅游开发市场营销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胤杉 《经济师》2009,(5):205-206
文章通过对昆明市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昆明市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旨在为昆明市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景区市场化经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旅游景区的拍卖或租让活动,引起业界人士的诸多争论。我国旅游景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中的多头领导,经营中的政企不分以及建设、保护资金不足等问题,使许多景区资源遭到破坏一为此,旅游景区市场化经营的构想,通过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专门的景区管理公司、组建国家控股公司及公开招标,有偿转让景区经营权等三条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问题在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论。文章通过对山西省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现状的调研分析,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云南省中部古州野林彝族村寨、大槟榔园花腰傣村寨两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民族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20.
浙江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但省内11地市旅游景区开发与资源储量并不完全同步.根据旅游资源丰度的评分标准,对浙江省11地市的旅游资源的丰度值与旅游景区的丰度值进行对比发现,浙江省各地市旅游景区开发呈现出两种类型:同步区域(景区开发同步于资源基础)、错位区域(景区开发滞后于资源基础).通过分析影响景区开发与旅游资源基础不同步的原因,如地方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产业地位等,进一步探讨实现两者合理同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