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相关的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近些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发展比较迅速并且逐渐成熟,但是我国农业信息的需求状况还处于发展期,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群体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量以及需求方向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农业信息服务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IT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已显示出了超强的生命力。本文在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合作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必须联合起来,依托联合社"抱团"发展。供销合作社是当前河北省最大的为农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服务项目几乎涵盖农业生产各个节点,服务网络和机构深入农村内部,在领建联合社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供销社基层改革为契机,成立联合社,推动农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需要做好立法、运营、服务、扶持、督查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在合理配置农业经济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切实加强农村经济信息服务,是适应现代农业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延边地区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通过当地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今后延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农业信息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本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科学技术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载体,使得日本的农业在相对困难的自然条件下,获得了极高的生产力,并使得以个体。单独进行生产活动的农民成为组织有序地进行生产、生活。销售与大市场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在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服务和与其相关的技术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农业。 日本农村信息服务的三大领域 1.建立了农林牧副渔等十分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日本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由“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农业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寿光市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一条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信息直通大道。本文对寿光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加快寿光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决定着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能否如期建成这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强化乡村级服务,重视和发挥民办服务组织的作用,形成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使其能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模式构建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服务和企业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模式,探讨了不同模式下的信息采集、处理、传播方式,并且对不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下传播的信息类型、适合对象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息息相关,气象服务虽然不能直接给农村、农民带来财富,但在生产生活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防灾免灾、有利生产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气象机构的管理体制虽然几经转变,但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服务始终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信息服务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传播科技和市场信息以及服务农村发展的成功信息服务模式。在总结现阶段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类型及其应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河南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有效应用的瓶颈,据此提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信息化工作起步晚,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这个基本目标。探索如何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中原崛起、中原振兴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做出解释,说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民掌握的信息存在必然联系。对目前徐州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证明了作者的论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加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联合市场,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农业信息服务系统;落实普及宣传,增强农民信息需求意识;以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扩大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业信息市场发育与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信息市场供求脱节、市场发育程度低的状部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剖析其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实行农业信息的商品化,强化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的队伍建设,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现代农业信息市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巨兰 《新经济》2013,(23):87-88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做出解释,说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民掌握的信息存在必然联系。对目前徐州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证明了作者的论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加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联合市场,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农业信息服务系统;落实普及宣传,增强农民信息需求意识;以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扩大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进入农业新阶段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关键在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的活动工作。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应重点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对用户群体采取分类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科技发展与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就中国农业目前的现实状况看,农民没有经济、技术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对农业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提供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市场信息体系与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在农业信息化的丰富内容中找到最为急需而又马上可以利用的部分作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大大地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网络化的潜在效应、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会 《经济纵横》2001,(10):17-19
本文探讨了农业网络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分析了我国农业网络化和农村信息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B-B环境下基于“服务嵌入”的服务网络是服务营销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制造企业服务网络中“焦点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服务营销理论、服务系统/服务科学理论和网络理论对制造企业服务网络概念进行剖析,在制造企业服务延伸路径中抽象提炼出服务网络演进层次,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典型制造企业服务网络演化形态及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北省在构建农业信息网以及开发应用信息资源等领域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是依旧有诸多的因素在制约着农业信息服务的进步。在对于河北省农民的信息需求状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数据,首先研究河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供给、需求的主体及影响因素分析,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河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最后针对矛盾提出对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信息化跨越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丘  黄世祥 《技术经济》2004,23(10):47-49
<正>一、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农业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已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覆盖面较广的农业信息组织机构体系和相对稳定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并逐步向基层延伸;信息发布初步实现制度化和形式多样化。从1990年开始,"863计划"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