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基于在一个区域内城市间规模扩张问题,建立了完全信息的纳什均衡模型假设和政府干预的纳什均衡模型假设的对策分析模型,从纳什均衡的观点出发提出城市规模合理发展的思路,明确政府的政策调节作用,为保证整个区域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闫玉科 《经济论坛》2004,(15):97-98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比重的上升,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和比重的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总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的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镇化”。可见,城镇化不单纯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单纯的劳动力流动必然带来“城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第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就你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4.
杨东亮  郑鸽 《财经科学》2021,(2):95-108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劳动力在不同城市规模下的个人特征、就业特征和流动特征分布现状,使用最近邻匹配法实证研究城市规模对劳动力工资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确实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当城市规模超过1000万人口规模,其对工资的影响效应将会下降.据此,为有效缩小劳动力收入差距,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提出破除城市间的生产要素壁垒、逐步放开户籍限制、促进城市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人口的变迁。从人口的自然结构角度和社会结构角度对城乡人口变迁进行综述,可以总结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变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调节了产业分布,同时,又对城市的流动人口定居、融入城市和农村家庭的稳定、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静 《当代经济》2016,(10):126-128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分离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产城融合”成为防止空城泛滥、产业园区竞争乏力等产城分离现象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劳动力结构、城乡一体化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制,并在借鉴美国尔湾市“产城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户籍制度、城镇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产城融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敦瑞 《经济导刊》2007,(10):54-55
产业集群是众多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专业化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产业群落,城市化直接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而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而产业集群会带来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并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这种互动作用决定了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从出现劳工荒现象开始, 就进入了一个被称为 “刘易斯转折” 的时间段。 其中, 人口流动规模和趋势的变化是这个时间段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但是尚缺乏从整体到分区域的统计分析。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阐述中国城镇化在刘易斯转折期面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的约束条件, 意在将一些容易隐藏和忽略的城镇化人口流动问题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特别是从分区域角度将中国七大区域的劳动力规模和价格 (工资) 方面的变化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所经历的刘易斯转折结合起来, 凸显城镇化刘易斯转折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客观经济事实,以为中国各区域以及总体人口控制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问题,弄清“民工荒”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发现流入地的人均GDP、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流出地的人口总数都与人口流动规模呈正向关系.流出地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距离与人口流动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用现有的数据,通过分析各个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论证现在的“民工荒”现象.最终得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为原来的劳动力流出大省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东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加速产业转移来解决“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