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入世三年来,中国外贸增长迅速,但中外贸易摩擦亦呈现出加剧之势。2004年9月17日,对于中国温州鞋业而言是一个十分痛心的日子,这一天,在西班牙埃尔切,温州鞋被当地几个青年烧毁,造成经济损失80万欧元。这是中外贸易摩擦最直接的表现。近年来,中外贸易摩擦已由最初的产品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伏击战发展到制度领域的摩擦,是目前世界上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的受害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在1979年至2004年5月间,中国遭遇到的“两反一保一特(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就有637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7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调查51起,特保调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赵修文  张军 《经济纵横》2005,(11):56-58
中、美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间贸易发展迅速,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两国间贸易摩擦却日趋增多,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针对入世后中、美贸易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认为导致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来自于中国入世后两国不同取向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调查频频发生,中美的贸易摩擦严重影响着两国的外交关系,为了保持中美在贸易和外交方面的友好合作发展,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解决贸易争端尤为重要。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频发贸易摩擦的诱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并且提出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深化,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对全球而言,中美贸易关系都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面对这一问题,与美国人一道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深化,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对全球而言,中美贸易关系都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面对这一问题,与美国人一道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摩擦的数量和频率已经成为我国在对外贸易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开始,逐步列举并分析中美之间的贸易及其贸易摩擦,通过调查文献资料,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贸易摩擦的原因,为中美的贸易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发挥其优势,并尽可能地避免贸易摩擦,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摩擦的数量和频率已经成为我国在对外贸易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开始,逐步列举并分析中美之间的贸易及其贸易摩擦,通过调查文献资料,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贸易摩擦的原因,为中美的贸易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发挥其优势,并尽可能地避免贸易摩擦,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也促使各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贸易摩擦。美国的贸易限制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政府、进出口企业和各种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和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尤为显著。虽然贸易摩擦是一国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尤其是当该国成为贸易大国时贸易摩擦更是不可避免,但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在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同时,也不断遭遇来自多领域多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与危机前的贸易摩擦相比,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产业领域都有所扩展.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愈加隐蔽.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在与中国扩大贸易的过程中,也在挑起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面对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产生的新特点,本文从贸易摩擦所涉领域、贸易摩擦范围、贸易保护手段和贸易摩擦政治化等四个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但是通过贸易理论分析和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所处历史阶段下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摩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在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同时,也不断遭遇来自多领域多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与危机前的贸易摩擦相比,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产业领域都有所扩展。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愈加隐蔽。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在与中国扩大贸易的过程中,也在挑起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面对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产生的新特点,本文从贸易摩擦所涉领域、贸易摩擦范围、贸易保护手段和贸易摩擦政治化等四个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护政策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导致世界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整体角度来看,农业政策通过以政策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扭曲效应对贸易摩擦产生影响,这些效应又因摩擦的当事国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殊效应.发达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竞相保护博弈效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边境政策的刚性对抗效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则导致择定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摩擦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久快速的发展和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对外贸易进入摩擦多发期。积极应对对外贸易摩擦(以下简称贸易摩擦),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国内就业和相关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近一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的讨论做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三个方面.由于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美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增多、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和政治因素导致的双边贸易平衡问题是导致中美经贸摩擦的症结所在.对此,中国应主要采取妥善处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政策.  相似文献   

17.
黎慈 《经济与管理》2010,24(3):29-34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也促使各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贸易摩擦。美国的贸易限制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会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政府、进出口企业和各种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和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贸易摩擦是中美外交上的热点话题,近20年来,中美贸易总额以年均20%的速率激增。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尤其是在中美之间。鉴于此,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论证了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差异等因素是影响中美贸易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本文全面剖析了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外贸易摩擦的特点,透视了中外贸易摩擦爆发原因,并从企业角度架构了在贸易摩擦不同阶段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优化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贸易形式、贸易结构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及中美之间的战略猜疑。为此,各国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进行对话,增加互信,防范化解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潜能,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