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本文考察西方现代经济学中流行已久的一个说法,即作为西方现代主流经济理论之核心的市场机制理论乃源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缺乏文本支持的条件下,主流经济学者们选择性地解读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并将其转换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由此生发出"市场原教旨主义"及其"市场神话"观念。本文对斯密著述中使用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进行文本考察,结果表明:斯密多处使用这一隐喻,然而其中竟无一处指涉主流经济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们关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那些不实吹捧是缺乏根据且具有误导性的。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论亚当·斯密对中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为了建立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考察了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 ,中国是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对他的经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斯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这一研究对他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对这一研究应如何评价 ?作者以为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斯密及其经济思想是有意义的 ,因此根据《国富论》 ,结合十八世纪中国的实际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的主要结论却是斯密对中国的研究符合其整体理论需要 ,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其两本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分别立足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两个领域,其中所阐明的理论和思想,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文章将两本书结合起来学习,汲取其中之精华,通过分析两部巨作的理论观点,论述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人总是扎堆思考,然后一起变得疯狂,但是要想恢复理智,却得一个一个地慢慢来。"——《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久,也许投机的历史就有多久。"投机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大众所熟知的"郁金香狂热"发生在17世纪的荷兰,而真正赋予投机以经济上的意义,则是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投机的定义。实际上,一直到1929年大萧条之前,投资与投机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更没有含义上的褒贬之别。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是我国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潜在问题及相关产业政策如何能够与经济转型相适应,急需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将于2014年5月10-11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2014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双年会"。会议由主题演讲、嘉宾讲座、圆桌论坛和分会场论文报告组成。我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该文重温了《资本论》关于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决定作用的相关思想,结合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一般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自亚当·斯密始,中间经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边际学派、凯恩斯到萨谬尔逊,形成了以逻辑化、数学化为特征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确立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而以历史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为首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则企图反对或修正这种倾向,因而引发了多次理论上的论争,每次论争又总要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由于"经济人"范畴自身的灵活性,几乎每次讨论都动摇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两大学派对立思维的反思,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的特点,辩析它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9.
"第三只手"不同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第一只手,它不是一个在理性经济人追求自己利益之上,被想像为促使市场经济自律以及最优化的那只手;它也不同于国家为了完善如此的市场经济,而做出各种干预的第二只手。它的经济主体是国有而不是私有企业,但是,它也不同于之前的国有企业,因为它的目的不在企业的利润,而在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它既挑战又借助于其他企业。它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在当前的中国政治经济体系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下,它的行为并不像一个垄断企业,因为它必须和其它两只手竞争,并且不仅和国内其它地方,也要和其它国家和经济体竞争。唯有在那样的竞争下成功地推进经济发展,它才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模式。也唯有那样,才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的全球经济现实下,把公平发展建立为一个实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孙婧 《商周刊》2015,(7):37
在欧洲,在美洲,在亚洲,在中国,在蓝色硅谷,产业发展之道、区域崛起之道被一遍遍推演,得出的结论却惊人相似:崛起之道在于最根本的基础。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经济数据时,最受关注的GDP被定格在7.4%。对于这个数字,舆论使用最多的标题是"GDP增速创24年新低"。说这是"24年最差数据",大概是因为许多人的思维仍停留在过去,拿前30多年的快速增长周期作参考。其实,对高增速的期盼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亚当·斯密曾经忠告一些国家,忠诚地和别的国家形成比较优势的分工,善于干什么就一直干什么,擅长出劳力的出劳力,擅长出资源的出资源,有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解读苏过的《论海南黎事书》,分析其处理"黎患"的对策,揭示了苏过出色的才华和见识,以及与其父苏东坡相似的胸怀与才包负。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因此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不能仅仅从"人"的方面出发,简单地把责任归于国家、经济管理者或者公众;而应从"工具"本身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金融政策方面分析。重读《资本论》对防范和破解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向被尊为英国经济学理论的泰斗和祖师的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奉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圣经》”,亚当·斯密本人则被誉为一个坚定反对政府监管、强调一切由市场自行调节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祖师”。然而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全数销毁,在学术界广受争议。以亚当·斯密的时代背景为入口,通过对其著作的研究和生平事迹的了解,合理推理出他晚年销毁手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回顾经济科学的历史,虽然两三百年来经济学著作可车载斗量,学科分类五花八门,但理论经济学不外两大门派:一是以亚当·斯密为鼻祖的市场经济学,二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展望未来,人类是否需要更广阔的经济学呢?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提出“道德人”和“经济人”两个概念,揭示了人性中利己与利他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方面,引发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伦理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冲突、妥善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最终达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和谐是中国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07,(11):111-111
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杂志社和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培育创业型新农民"论坛将于11月30日召开。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茶座》2009,(3):F0002-F0002
邱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先学了工科,然后缘于对“文科”的热爱,修了经济学。等到真正在经济学的修行中上下求索时,才知道经济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很感谢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博士后经历,那几年是我近距离领略各路大师风采和一窥经济学神秘殿堂的一段美好时光。在《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和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十几篇论文,在学校里为研究生开设“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与学生同苦同乐。目前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感而发时写些博客,求质不求量。  相似文献   

18.
胡江云 《商周刊》2011,(10):29-29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特别强调藏富于民,国富民强主要体现在该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而不完全是该国的GDP。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提升人均国民收入比GDP总量第一更有意义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此消彼长的过程.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社会资源配置问题,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旗帜的经济自由主义和以凯恩斯的<通论>为旗帜的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分歧也集中于此点.但这两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都面临着各自无法回避和完全解决的问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研究,提升这一新兴研究方向的学术水准与实践价值,2013年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三方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洪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教授、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