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丝路遗产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首次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哈吉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上海历史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浓缩,而最能代表上海历史文化的是上海外滩。外滩万国建筑群体现了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予以保护。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系统分析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对其可行性进行理论研究,以便为上海有关部门申报提供资料。同时为世博会后上海城市形象树立奠定基础,也为人类共同保护利用上海外滩资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南洞庭湖湿地世界遗产特征及其申报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受到忽略。文章分析了世界遗产发展状况,概括了南洞庭湖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重点研究了它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特征,结果显示,南洞庭湖世界遗产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准的要求。在国内首次提出尽快开展南洞庭湖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遗产申报程序和步骤及战略构想。对南洞庭湖加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自然和文化遗产与“世界双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永菊 《经济师》2003,(11):137-138
长江三峡 ,以独特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奇特独绝的自然风光著名于世 ,可谓在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范畴中的佼佼者。因此 ,要解决诸种制约三峡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因素 ,渝鄂两省市要联手合作 ,建立相应运作台平 ,实现申报成功和三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陆桥视野》2008,(4):33-33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亚太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北非,全长近8000公里,中国段就占据4000公里。丝绸之路所蕴含的丰厚历史及其独特文物遗存所体现出的普遍文化价值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一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在上世纪80-90年代,相继组织了数次跨国行动,在中亚、远东地区对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线路进行了考察。近十几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意大利、中亚五国,乃至韩国、日本,相继将有关文化遗产点与丝绸之路进行建构,并列入各自的预备清单。鉴于此,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了保持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的连续性和其文化价值的完整性,同时也为了尊重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史上的独特作用,通过专程考察后,决定协调沿线缔约国整体申报。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09,(12):27-27
本刊讯:2009年11月3日,来自中国、中亚五国、印度、伊朗、阿富汗等15个国家的近60名政府代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家学者,聚集在陕西西安,共同协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问题。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会议上指出,丝绸之路以跨国合作、文化线路的形式“申遗”,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创新,也有利于提升遗产所在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石振怀 《时代经贸》2011,(17):38-41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保护伞”。以北京入选三批国家级名录的项目为例:在北京市申报并入选国家级名录的88个项目中,属于老字号的非遗项目共有29项,  相似文献   

8.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保护伞”。以北京入选三批国家级名录的项目为例:在北京市申报并入选国家级名录的88个项目中,属于老字号的非遗项目共有29项,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部地区重要省份——河南省,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促进中欧贸易发展提供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区试点申报,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社会精英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各国彼此了解的桥梁.文化分为哲学、制度、产品三个层面,目前社会新建文化项目多以文化产品为主,丝绸之路文化项目又以旅游经济、文化经济为主,缺少哲学、制度方面的创新,缺少引导国际社会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为了促进中西方上层文化深层次交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笔者发掘古代文化遗产,提出新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制度:在西安鼓楼创建社会精英圣地,促进世界社会管理文化深层次交流.  相似文献   

11.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丝绸之路区以建设网络化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是加速西北丝绸之路区城市立体合作开发的重要选择。阐述了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重点建设西北丝绸之路区五大都市旅游圈经济区及合作开发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西北区旅游产业带和旅游产业网,完善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协作开发一体化网络模式,立体开发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网络,从而带动西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合理识别和评估东道国的国家风险,提高国家间投资合作的效率,本文以中资企业对外投资中面临的国家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家风险评价体系。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14—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静态层面看,中南亚区域呈现较高的国家风险,我国应加强与东道国联系,重点关注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欧洲地区特别是中东欧国家更适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西亚地区投资风险两极分化,我国应密切关注高风险国家投资风险的隐患,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可知,研究年份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风险在逐步改善,国家管理的整体趋势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份为研究区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健康距离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2008—2017年旅游公共服务失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时间上,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份旅游公共服务失配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旅游公共服务失配度区域绝对差异减小,相对差异增大;(2)空间上,旅游公共服务由不均衡中度失配向均衡良好水平演进,并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3)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份旅游公共服务失配的因素各异,其形成机理是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等使其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基础条件、优势和潜力,未来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面对机遇与挑战,新疆应通过准确战略定位、创新政府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及争取国家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来建设核心区。  相似文献   

15.
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研究进展状况,探讨了跨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合作方式;海丝旅游品牌的营销以及筹划制定海丝旅游合作的总体规划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其旅游资源在空间和经营管理上的分散,旅游资源和产品整体形象不够突出,产品线路以文化观光为主,结构较单一,开发思路及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从整体考虑。如何有效整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精品片区,设计与之相协调的整合对策是关系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拟通过对河西旅游资源的概念性评价和资源整合条件分析,提出旅游整合开发的思路构想,以期对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Xin Zhang 《Geopolitics》2017,22(2):310-331
As China tries to catch up from a semi-peripheral status in the hierarchy of a capitalist world-system, three decades of fast economic growth have recently shown serious signs of capital glut, overproduction and decreasing returns to capital, indicating the beginning of a phase of contraction and stagnation in the long-cycles of capitalist accumu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capital logic” and “territorial logic” in Giovanni Arrighi’s framework gives both the Chinese state and Chinese capital strong incentives and pressure to actively engage in a “spatial fix” by reconfiguring its geographic vi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xpansion on a larger spatial dimension, culminating in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includi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MSRI). The official promotion of the MSRI hopes to revitalise the historical precedents of the “Silk Road” so that the modern-day hyper-connectivity across Asia, Africa and Europe will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China-led reorganised world economy, operating under open and equal participation, possibly leading to common development for all countries involved. However, the nature and impact of such a grandiose initiative, especially its core mission of “connectivity”, is still highly contingent on the hybrid nature of Chinese capitalism in the world-system and how China engages capitalism at the global scal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东面与中国相连,西面则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明相连,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享有"黄金之路"美誉的阿尔泰山是这条通道上的中心之一,也是草原丝路民族文化的摇篮。商贸往来、王朝兴衰、民族迁徙乃至城镇分布与环阿勒泰草原丝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昭示我们,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应重视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主动参与文化交往与交流,将多元文化整合成为能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20.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project is comprised of two components: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MSRI)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REB)—that were announced separately in 2013. Each compon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global geopolitic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relate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cluding ports, highways, railways and pipelines. Such hard infrastructure requires the complementary construction of soft infrastructure, such as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and other accords. We introduce a special section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he geopolitics of the MSRI that stems from a workshop hosted in November 2015 in Shanghai. The origins, scope and content of the MSRI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a summary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iscussing the project, and dominant geopolitical representations. The MSRI is a geopolitical project that involves a number of actors (governments, private companies and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a number of geographic scales (cities, provinces, states and continents). Arrghi’s twin logics of territorial and economic power help frame and connect the papers of the special section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sm of the geopolitics of the MSRI. The articl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opolitics of a large connectivity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