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餐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3例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特殊吞咽技术及一般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三餐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经1个月护理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三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ADAS-Cog认知项目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脑电图(EEG)和头颅CT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MMSE评分均升高和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ADAS-Cog量表评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效果差异性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α波频、α波幅、θ波频均增加(P<0.05),θ波幅降低(P<0.01),治疗组在上述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H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较佳,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且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使重症脑卒中患者保持积极的应对态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后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在血脂各项指标、ADL 评分、ESS 评分和治疗效果上的不同。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DL和ES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于东莞市凤岗医院外二科接受治疗的75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入院30 d内接受高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入院30 d后接受高压氧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且早期治疗更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使生命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体征、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参麦注射液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104例为干预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用运动想象结合小量饮水进行吞咽训练,每天1次,每次10~15 min,连续15 d。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11.54%),对照组33例(3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采用运动想象结合小量饮水进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硫酸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硫酸镁,对照组接受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90d后Rankin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治疗90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症状发作2~5 h内接受镁治疗的患者90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6~12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硫酸镁可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及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另增为期8周的激励护理;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康复功能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IPROS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良肢位摆放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高压氧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升高,且试验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P-9和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P-9和TIMP-1降低,且试验组两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与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升高,且试验组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高压氧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训练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康复组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随访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PAN-SS总分和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8周末分别为(50.13±2.69)分、(13.51±1.62)分、(26.93±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59.13±1.92)分、(17.56±1.71)分、(28.61±1.7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的自知力在训练第8周末为(9.98±1.83)分,高于对照组(7.86±2.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8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康复训练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及时对急性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卒中后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分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有效性上,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5.9%,与对照组的81.6%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癫患者而言,在常规抗凝和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基础上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癫发作次数,还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