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融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向人类社会伦理提出了各种挑战,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行为失范、网络色情、人性异化,以及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泛滥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本文试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新技术,构成了以虚拟性为特征的新的网络社会形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正确理解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社会的利益冲突是网络道德的根源,虚与实的相接促进了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成为人们生活中日渐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成几何级数急速增长,各种新型数字资源和网站等层出不穷,网民人数急剧增加。面对这样的突变和大量的信息,加之网络自身、个人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网民的素质和道德伦理底线都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犯罪,网络道德的缺失状况不容乐观。而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网络道德问题.保障网络社会的储康发展.也就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课顾.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自觉性、生成性以及多元性等重要特征,因此,在社会管理中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由与兼容相结合、无害与互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综合运用技术、法制与道德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作为构成中国庞大网民队伍主力军的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失范行为及其成因的梳理,从大学生主体建设、高校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的控制与管理三维模式来探讨新的防范和矫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范式,以期共建网络道德文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大学生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围绕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问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出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剖析了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塑造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经济师》2003,(5):266-266,268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文章在分析网络和网络道德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当前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网络化社会渐成现代社会的代名词。生活和学习于网络化社会中的学生群体,其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应该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特别关注。现就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略述自己的思考成果,以求教于管理者和教育者。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据《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青少年(10—30岁)占据58%,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本文剖析了网络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化在我国已成普遍现象。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既带动社会经济进步,又产生因使用网络不当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沉迷虚拟世界意志消沉等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当中尤为明显,对大学生“三观”形成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素养较低、网络娱乐化倾向较重以及网络依赖程度较深等问题,积极探讨网络素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堂育人的功能,构建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为社会输送又红又专的“现代网络青年”。  相似文献   

11.
罗晰 《时代经贸》2009,(11):199-199,198
基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中沉迷网络,易导致心理障碍、虚假信息与信任的缺失、传播色情和黄色信息等问题的研究,分析网络时代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人际交往、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络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在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给他们带去道德和理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网络社会”发展和积极应对网络道德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文章将产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现象、伦理问题作为考察对象,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网络时代伦理。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行为具有隐匿性与公开性并存、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随意性与严肃性并存的双重性特点认识的片面,造成了网络道德失范不文明现象产生的三个原因。其一是尚未确立网络道德的具体规范,其二是网民社会角色的错失,其三是一些网络行为者道德素养的低下及法律意识的淡漠。由此应对之策:一是切实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并在每个网页的前面醒目标出网络道德规范,以作警示。二是彰显依法治网的效能,对造成恶劣影响者追究相应责任。三是健全网络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迫在眉捷的事了,无论从个人、社会、国家来说,加强公民网络道德建设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关乎个人成长、社会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网络时代伴生物的"人肉搜索",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人们既能从中获益,也深受其害。"人肉搜索"虽是借助网络技术而生,但却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演变为技术伦理、社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问题。在网络时代里,"人肉搜索"掺杂着诸多因素:既有网络侠客的正义精神,又有网络看客的窥私癖与猎奇心理;既有借网络技术进行维权,又有乘网络法制漏洞为恶,甚至犯罪;既有行善之举,也有恶搞之行;网络良民与网络暴民同在一网,鱼龙混杂。在这样善恶参半,是非难辨的情形之下,如何解救"人肉搜索"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多方通力合作,摘除其侠客、看客和暴民面具,使其成为一只无形的维护公民权益的正义之手。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同时,如何引导人们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本文从分析网络生活中道德的缺失入手,阐释了网络生活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概括了网络生活道德规范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同时,如何引导人们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本文从分析网络生活中道德的缺失入手,阐释了网络生活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概括了网络生活道德规范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网络交易风险与消费者道德决策理论为铺垫,从道德议题本身(道德强度)、个人特性(道德哲学)与网络交易环境(匿名性)三个面向探讨其影响因素。通过设定网络交易的道德情境剧本与相关假设,收集450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检测分析发现:道德强度可简化为“潜在损害”与“社会压力”;道德哲学对于道德知觉、道德判断及道德意图皆产生显著影响;网络匿名性越高,则消费者的道德意图愈低。解构消费者道德决策样态及其管理意涵,以期为网络交易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通过对四川省5所不同类别院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及网络道德大样本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能力和信息选择能力,提高他们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及网上自律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