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作为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出口贸易国。但与香港、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尚未出台成熟的碳标签制度,且出口食品的低碳生产标准较低。文章从碳标签的基本内涵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食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结合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国内碳标签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食品工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正在逐步提升和优化,但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不容忽视。据此,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进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准确识别碳排放风险因子。论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各省份相关数据,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角度构建了碳排放分项预警和综合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碳排放综合及分项预警指标值。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预警指数整体上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即整体上我国碳排放风险正在逐步减小,但不同区域之间的碳排放风险存在差异。其中,能源消费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小且随时间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分项预警指数对碳排放综合预警指数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加快技术升级、扩大造林面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比例等降低碳排放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文利用PSR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构建火电厂碳排放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BP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火电厂碳排放预警评价中,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设计,充分发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解决火电厂碳排放预警问题。以吉林省某火电厂为例,搜集整理了2008—2017年的数据,计算出该火电厂的碳排放预警指数并对未来进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构建对于火电厂碳排放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我国火电行业碳排放情况。同时,为我国未来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碳减排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贸易额一系列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9年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出口贸易到碳排放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冲击呈现出稳定的特征。此结果说明出口贸易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碳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导致产生温室效应,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2005~2012年中国29个地区为例,基于中国整体和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对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环境指标与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袁明,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效应不同,且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贸易排放效应差异明显。而且环境管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SBM模型测算了2008—201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在构建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研究了中日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行业异质性,将工业行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贸易技术效应都会提高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其中,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轻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重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因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中国农业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产。以低碳农业发展为主线,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和分析了研究和发展低碳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明晰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重点环节,从技术措施和制度条件两方面探寻实现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路径,根据碳排放环节和影响碳排放的外界因素构建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的因素。最后指出低碳农业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次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互动,对我国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4年的三次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借助生物学种间竞争分析方法,考察"三次产业—碳排放—GDP"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演变轨迹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主要存在捕食、共生、共栖、纯竞争四种竞争关系;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向关系,并对三次产业增长都具有正向作用;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促进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若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应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1.
王真  楚尔鸣 《现代财经》2023,(10):74-89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11-2020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及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从技术含量及专利靶向两个维度进一步讨论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提升碳排放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2)绿色技术创新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的重要渠道。相较于碳排放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在“减排”方面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是实现城市碳排放总量下降的关键抓手。(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激励实质性创新活动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实现了城市“减排”与“增效”兼得,策略性创新仅在减少城市碳排放总量方面发挥作用,但应警惕末端治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4)“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通过诱发城市实质性绿色创新以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工业化城市绿色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2.
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海霞 《经济师》2008,(6):45-46
实行绿色包装,是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介绍了绿色包装的内涵,分析了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出口贸易实施绿色包装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其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有待检验。结合1997—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损益偏离视角展开机制检验。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可靠。缓解"收益在外,污染在内"的损益偏离现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随后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农业对于当前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减量投入、能源低碳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广西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和评价广西2000—2018年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化肥和翻耕是广西农业碳排放的两大主要碳源,两者合计约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75%;低碳农业发展质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主要受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公因子的推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雪 《财富时代》2024,(1):70-73
<正>继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中国加快能源金融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本文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源市场、股票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价格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国 《经济师》2008,(2):47-48
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世纪。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主流的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总体上也朝着绿色贸易的方向发展,绿色壁垒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及其产生原因与发展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找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运用SBM模型测度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份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研究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特征,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11个省份整体出口贸易碳排放Malmquist指数变化轨迹各异,上海市和海南省突变现象显著;各省市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技术创新与进步、外资企业"环境成本转移"效应、出口产品能耗对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成本上升从抑制工业类FDI流入、改变出口企业生产粗放式生产方式以及改善出口贸易内涵结构三个方面对减少出口贸易碳排放产生倒逼影响。中国1990~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技术进步与中国出口贸易的CO2排放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则与出口贸易CO2排放正相关。由于技术进步的溢出和扩散具有时滞性,因此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碳减排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对进出口贸易隐含碳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尚缺乏从定量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算法和中国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与外贸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对各部门完全碳排放强度与外贸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外贸隐含碳失衡度和外贸结构调整的节碳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2007年相比,中国2012年各部门的进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显著变小,大部分部门进口贸易完全碳排放强度要大于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出口贸易输出与进口贸易输入的隐含碳规模呈现动态上升与部门集中度高的特点,而外贸中的隐含碳净输出量则表现为规模下降与部门差别大的特点;总体来看,调整中国外贸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我国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的净输出量。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应加强减排创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上控制碳排放,同时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降低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输出量,此外征收碳税也可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因素分解法,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4、2008和2012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